陳麗瓊
摘要:古詩詞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新課程標準肯定和提高了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地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婦孺皆知、膾炙人口,都是古詩中的精品。本文論述了如何高效地進行小學古詩詞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高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 9129(2018)12 - 0195 - 01
1 嘗試自解,心靈會通
嘗試自解,就是教師在課前經(jīng)過多次誦讀古詩,并不斷深入思考,找出古詩中關鍵的字或詞品味,也就是查找“詩眼”,領悟詩情,并依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在不借助教參,教學設計摹本的基礎上,先設計出初案,實際上,這種方法也就是我們常對學生講的課前預習,學生通過查字典,查資料,上網(wǎng)等手段,了解作者及詩歌的寫作背景等,并通過古詩的注解,在心里形成對古事的初解,通過學生預習,教師嘗試自解兩條線,也就做到了在文本上師生的心靈會通。教師通過自解的過程,可以大致的理解到古詩中哪些地方需要重點去講解,對學生來說在課堂上應把哪一部分當成重點去學。然后,我通過多種手段查閱相關教學資料,再結合自己在自讀文本總結初案的基礎上,與之對比,分析,查找出還有哪些地方遺漏,不足,找出差距,揚長避短,對初案進行深加工,重新修訂完善出學生便于接受,理解,領悟的二次教案。
2 繪體創(chuàng)新,引領共進
在課堂教學中,我經(jīng)過多次,反復的課堂實踐,加工提煉出了特色鮮明,實用高效的適用于小學中高段的古詩教學五步法,即查——讀——明——悟——誦。我重點談一下讀、明、悟三大部分。
讀即反復的讀。
2.1 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多引領學生去讀,在讀中感悟古詩的音樂美,節(jié)奏美,韻律美。嘗試自己在讀的過程中劃出節(jié)奏,感受五言詩,七言詩的節(jié)奏特點,并將在課堂上學習的方法延伸到課外,方便以后自己學習古詩。如:我在教學古詩《秋浦歌》時,讓學生在多遍朗讀的基礎上,自己先劃出節(jié)奏,我給與學生相應的指導,并讓學生感受五言詩的節(jié)奏特點,那么在教授第二首古詩《憫農(nóng)》時,在學生感受五言詩2、1、2,2、3的基礎上,我便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去劃。同樣,我在教學七言詩時《題西林壁》,讓學生再次去感受七言詩2、2、1、2,2、2、3的節(jié)奏特點,讓學生自己去感知,去實踐,去嘗試,為以后自學古詩打好基礎,學生也很樂于接受這樣的學習方法。
2.2 明指對詩意大致的解。在課前預習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已經(jīng)通過注解大致的理解了古詩的意思。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普遍的讓學生去分別去總結古詩的一二句和三四句的意思,從而把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詩歌割裂的支離破碎。我采取的方法是,我是把古詩放在一個特定的情境之中,讓學生也能與老師一起跨越時空,想象著詩人當時的情景,整體去感知詩歌的大致意思。在教學哲理性很強的古詩《登飛來峰》時,我還是依然創(chuàng)設了相應的語境,讓學生通過完成填空練習,來完成對古詩意思大致的解,這樣做既降低了學生翻譯古詩的難度,也可以讓學生完整的去理解古詩的意思。
2.3 悟即領悟詩眼。在我們誦讀過的古詩詞中,最能讓我們留戀的不外乎詩人在詩中所運用的最為巧妙地幾個字,我們也稱之為“詩眼”。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么詩眼也是古詩的靈魂,也是我們理解感悟詩歌的精髓。這也就更能證明教師在古詩教學中如何巧妙的點破詩眼的重要性。如:我在對《秋浦歌》的教學中,通過對詩眼“赧”、“明”、“郎”的理解,尤其是對“郎”的理解,讓學生自己完成對古詩思想感情的融會貫通。我是這樣啟發(fā)學生的:郎可以組成哪些詞語?學生即可給出,兒郎,讀書郎,新郎,郎君等,并隨即讓學生理解這些詞語中都包含了那些情感。學生又可給出兒郎體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子的愛;郎君,體現(xiàn)了妻子對丈夫的愛,那么李白筆下的赧郎是李白生造的一個詞,李白為什么要把冶煉工人稱為“郎”呢?體現(xiàn)了什么?學生很自然地會給出,這“赧郎”一詞是表達了李白對勞動和對勞動者的贊美之情。又如在教學在《送元二使安西》中,我讓學生通過反復的誦讀,找出詩眼“更”字,我先讓學生說出更是又、再的意思,接著讓學生理解王維的“更盡一杯酒”是不是他給元二敬的最后一杯酒?王維為什么要不停地勸酒?學生經(jīng)過體會,了解,總結歸納出這是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其實有了課堂的“讀”、“明”、“悟”,早已將以前枯燥的誦讀化難為易了,可謂水到渠成。最后,我再講講繪體創(chuàng)新的延伸,學生通過上面的步驟查讀——明——悟——誦等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已領悟了詩句的節(jié)奏韻律,詩情意境。我便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用學過的課文知識方法去模仿,嘗試去寫寫身邊的事,娛樂式的引領創(chuàng)新。學生在我的激勵與感染下,就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沒過多久,還真有學生寫了出來,“六年同窗情,一別奔東西。花間灑淚別同窗,春柳含情念友情。
教學不能只教不學,教研不能指研而不總結。在學校新的教研專題引領下,我將日常的常態(tài)課,借助理論,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出了高效實用的古詩詞教學模式,不但達到了自身的成長,學生成才的的雙豐收,更是以一帶十,以點帶面,將優(yōu)秀的教學模式在全校,全鎮(zhèn),全縣推廣開來,同時也達到了高效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J].劉小蘭新課程(中旬).2014( 05)
[2]有關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的分析[J].林惜娥.學苑教育.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