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苗
摘要:當前,幼兒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不斷得到提高,使得社會各界對幼兒教育的關注度也有所提高。游戲是幼兒比較樂于參與的一種活動形式,也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游戲與幼兒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已經成為了幼兒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傳統的幼兒教育模式下,教學活動與游戲教育是兩個相對獨立的環節,這樣的教學理念已經無法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本文就幼兒教學中游戲教育的應用路徑相關內容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
關鍵詞:幼兒教學;游戲教育;應用路徑;生活能力;學習興趣;創造意識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 9129(2018)12 - 0289 - 02
前言:將游戲融人到幼兒教育當中是快樂教育理念得到體現的一種重要方式。幼兒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選擇合適的游戲項目并將教學內容融入其中,使幼兒既能感受到游戲帶來的樂趣,還能在潛移默化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因此,幼兒教師應該對游戲教育的概念以及實施方式形成正確的認識,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教育要求,選擇合適的游戲為幼兒開展教育活動。
1 應用游戲培養幼兒的生活能力
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幼兒還沒有形成較為成熟的學習能力,如果教師采用直接講解和示范的方式來培養幼兒的基本生活能力,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針對這樣的教學情況,幼兒教師可以將游戲作為培養幼兒生活能力的著手點,使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得到生活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在培養幼兒自己穿衣服能力的過程中,可以為幼兒設計一個接力競賽游戲。教師可以將班級的幼兒分成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的幼兒站成一隊,在每隊前面設置三個關卡,分別是穿外衣、穿襪子和穿鞋,幼兒依次出發,以接力的形式完成這三項任務,比一比哪個隊伍的幼兒能更快的完成。
2 應用游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幼兒的年齡較小,比較活潑好動,還沒有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師所講解的知識上。針對這樣的客觀情況,幼兒教師可以將游戲導人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利用游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在為幼兒設計教學游戲的過程中,應該將一些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融人進去。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對幼兒的好奇心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這樣的游戲方式具有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例如,教師在教幼兒認識圖形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告訴幼兒:今天幼兒園里來了三個客人,它們分別是喜羊羊、熊大和小豬佩奇,它們分別帶來了一個神秘的箱子。現在我們來進行一個游戲,每個幼兒都要從箱子中抽出一種圖形,并告訴老師這個圖形的名字是什么以及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是個圖形。幼兒會在對箱子的好奇心驅使下積極加入到游戲當中,從而達到激發其學習興趣的目標。
3 應用游戲提高幼兒的創造意識
創造意識是現代幼兒應該具備的一種思維品質,也是幼兒教師開展教育活動的重要目標。幼兒經常會產生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幼兒這樣的思維特點,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創造意識。例如,教師可以為幼兒設計一個“你畫我猜”的游戲。教師分別在黑板上畫一個基礎圖形,比如圓形、三角形、長方形以及正方形等,幼兒分別根據教師所給出的基礎圖形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補充,由教師和其他幼兒共同猜一猜黑板前的幼兒畫的是什么。有的幼兒在圓形內部畫了幾條波浪,將圓形變成了一個西瓜,有的幼兒在正方形中畫幾條橫豎交叉的直線,將正方形變成了一個魔方等。在這樣的游戲中,幼兒的想象力能夠得到充分發揮,同時也能感受到游戲的樂趣。
4 應用游戲促進家園共育的開展
當前,家園共育已經成為了幼兒教育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將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共同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游戲與幼兒教育之間的相互融合,有利于促進家園共育模式的有效開展。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親子游戲搭建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之間的橋梁。例如,教師可以定期邀請幼兒家長參與到幼兒園教育活動當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需要家長和幼兒共同配合才能完成的游戲,比如“找朋友”,教師給每個幼兒的家長發一個紙板,家長要在紙板上畫出孩子最喜歡的東西,教師將家長畫好的紙板粘貼在黑板上,由幼兒來分辨哪個是自己的爸爸媽媽的繪畫作品。通過這樣的游戲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促進家園共育模式的運用。
小結:綜上所述,近幾年,幼兒教育一直處于不斷發展的狀態當中,使得幼兒教育的多元化特點得到凸顯。將游戲與幼兒教育相結合對促進幼兒教育發展提供了發展動力。因此,幼兒教師在充分認識到游戲教育對教育的促進作用的基礎上,可以應用游戲培養幼兒的生活能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的創造意識以及促進家園共育模式的開展。通過本文對幼兒教學中游戲教育的應用路徑相關內容展開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為提高我國幼兒教育的質量提供一些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武丹.游戲教學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 0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