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炳亮
摘 要:智慧課堂是當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一個熱點,是新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產物。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所打造的智慧課堂,能夠實現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全過程跟蹤。智慧課堂是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學校教育信息化聚焦于課堂教學、聚焦于師生活動、聚焦于智慧生成的必然結果。本研究在當前智慧課堂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智慧課堂的特征,設計出符合時代發展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并用以指導具體教學實踐,旨在探究該新型教學模式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滿意度。
關鍵詞:互聯網;互聯網+教育;智慧課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1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意義
從理論上說,本文首先通過研究相關文獻,認真研讀“互聯網+”、“互聯網+教育”、“智慧課堂”和“教學模式”這四個名詞的概念和特征,并對其進行總結歸納。然后著重整理了智慧課堂的特征、教學模式的發展歷史及其構成,隨后整理了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為模式設計提供指導思想。接下來設計出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框架圖,這是本研究的核心內容,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指導價值。從實踐上說,將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到大學課堂中去,給予理論模式以實際驗證。
2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設計
2.1 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構建
美國喬伊斯和威爾是最早提出教學模式一詞的教育家,根據他們的教學模式理論,得出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構成要素,包括理論基礎、實現條件、智慧教學目標、智慧教學活動和智慧教學評價。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智慧生成,最終目標的實現依靠每一個具體目標,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又分為三維目標。俗話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學生智慧的成長是需要教育者的悉心栽培和正確引導的;圖中的實現條件是外部支持條件,包括教學工具(智能移動終端)、智慧技術(智慧學習技術)、教學環境(智慧學習環境)和教學資源(智慧學習資源)。除此之外還包括教與學的主體,即教師與學生,作為教師要及時轉變教育觀念,提高信息素養,要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的互動和師生關系主要體現在智慧教學活動中,在圖中并未指出;智慧課堂教學活動分為三段,即課前、課中和課后。每一個階段都有其基本的步驟,這些教學步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學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相應調整,以符合教學需要;最后是智慧教學評價,包括線上評價和線下評價,線上評價貫穿于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評價的數據也是傳統課堂所采集不到的學習數據。線下評價主要是課中學生的學習,包括課堂狀態、學習成果和自我評價。
2.2 教學總目標
學生的智慧生成是一個長期的、內隱的過程,從主客體關系來看,人的智慧成長包括三個方面:主體對外部世界的主觀認識和把握(即理性智慧)、主體對外部世界的能動改造(即實踐智慧)和主體對外部世界和與主體世界關系的認識和把握(即價值智慧)。智慧課堂教學與以往課堂不同的是,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的學習,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最重要的莫過于促進學生創造性學習,最終實現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智慧成長的目標。智慧課堂可以說是集多種智慧于一身的結合體,它包括德性智慧、理性智慧、實踐智慧、價值智慧等。總之,智慧課堂是一種知性與理性相伴、科學與人文相伴、理論與實踐結合、技術促進智慧生成的充滿創造精神的積極課堂。
3 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應用
3.1 教學準備
以《MySQL數據庫入門》為例,在進行智慧課堂教學模式之前,協同教師首先要向授課教師介紹平臺功能、如何使用和課程實施的過程,并向學生介紹平臺的操作,熟悉新型學習方式,了解學習過程和評價方式等。其次,授課教師朱老師在雨課堂平臺上創建班級,填寫班級信息,課程名稱為《MySQL數據庫入門》,班級為15級數字媒體藝術,創建好班級后生成一個班級邀請碼。學生關注雨課堂公眾號之后加入班級,填寫個人信息,包括學校、姓名、學號和身份。如未及時填寫個人信息可以在編輯個人信息中完善個人信息,學生信息的實名制方便教師的管理。授課老師可以在學生管理中查看已加入班級的學生,并進行邀請、權限、管理和退出等操作。授課老師可通過“權限”添加協同老師,協助授課老師的教學工作。進入班級之后,學生就可以在自己的學習日志里看到授課教師發布的預習材料、分享的鏈接、發布的課后習題等在線資源,學生預習完之后可以進行實時反饋,寫下學習心得。未能成功進入班級的學生無權觀看教師推送的各類資源。
3.2 課堂互動
課堂互動環節是以改變被動乏味的課堂氣氛,增加師生交流互動為主的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活動。基于雨課堂公眾平臺的線上互動主要包括彈幕功能、課堂隨測和投票,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內容設置相應的互動環節,以調節學習氣氛。在開始上課之前,教師首先在PC端用微信掃碼登陸雨課堂。由于課前推送為了適配手機,幻燈片轉換成了豎屏。教師在上課時可點擊轉為橫屏以適配投影屏幕。點擊開啟雨課堂授課,選擇課程和班級。此時,教師端微信就會收到“新課程即將開始,手機變身遙控器”的提醒,進入之后請學生掃碼或者輸入課堂暗號開始上課。
3.3 課后習題
課后習題環節是對前期學習效果的檢驗和鞏固,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基于雨課堂平臺的課后學習活動主要是線上學習,授課教師通過PC端制作課后習題,并上傳到教師手機端,然后再通過雨課堂微信平臺發布習題,選擇截止時間、考試時長、公布答案時間和發布班級。發布之后學生會實時收到課后作業提醒,點擊即可進入做題,學生需要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課后練習,完成之后便會有答題詳情反饋,可以看到自己做題的正確率、得分和總用時。
4 結束語
智慧課堂是當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熱點,它將理論落實到課堂教學,聚焦于師生活動。隨著互聯網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應用到學校教育教學中,旨在打造智能、高效的課堂,促進學生的智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