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瑩
北京市延慶區永寧幼兒園圍繞傳統節日開展主題活動,不僅僅是為了過節而過節,而是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掌握這個節日的深刻意義,最后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行為。在節日主題活動前,我都會進行深刻思考:對于幼兒,這個節日的核心意義是什么?幼兒在這個節日教育中,能獲得什么?通過怎樣的方式,使得每個幼兒在豐富多彩的節日課程中,都能參與其中,樂在其中?在節日主題活動后,我們班級會進行反思,幼兒這個節過得開心嗎?他們前后都做了什么,有哪些收獲?我們還有哪些改進的地方?
記得班中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早接園時樓道傳來一陣嚎啕大哭,我想:誰哭得這么傷心呀?循聲望去,原來是班中一名幼兒因為沒有第一個到園,用哭聲埋怨奶奶。我知道原因后,將她摟在懷里,一邊安撫情緒,一邊讓她知道奶奶年紀大了,身體并不好,讓她體會奶奶的不易。由此,我看到了幼兒尊老敬老觀念的缺失,知道開展節日課程的重要性。重陽節來臨之際,我與幼兒一起開展“爺爺奶奶辛苦啦”重陽節主題活動,挖掘重陽節主題核心價值,讓幼兒在為爺爺奶奶做事、幫助爺爺奶奶的活動中體驗中感知重陽節的內涵。
感悟重陽節的內涵
大班幼兒對周圍的世界有著積極探索的欲望和求知的態度,他們很愛提問。如:為什么要過重陽節呢?重陽節為什么要做重陽餅呢?為什么重陽節是爺爺奶奶的節日?對于幼兒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們并沒有給出答案而是設置了“重陽知多少”活動,已經知道的我們簡單回憶,不知道的我們把問題羅列出來,分給各個小組,讓幼兒通過搜集資料的方法來找答案。幼兒有的問家里的老人了解重陽節是誰的節日,想怎么過。有的請爸爸媽媽幫助上網搜索重陽節是哪一天,可以舉辦什么活動。有的通過圖書找答案來設計自己想過的敬老、愛老節。幼兒都在自我的學習、探知中獲得了不少有關重陽節的內涵。
感恩爺爺奶奶
當幼兒了解重陽節尊老、愛老、敬老、助老的內涵之后,我們和幼兒一起行動起來,把知識變成行動,用行動證明自己。在教育活動中,我們學習了一系列的重陽節歌曲,幼兒在載歌載舞中,由衷體會感恩這種美好的情感。我們還設計了感恩周行動:利用一周時間實踐,為自己的爺爺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周一幫助爺爺奶奶掃掃地,幫老人分擔家務。周二自己洗洗襪子,減輕爺爺奶奶的負擔。周三為爺爺奶奶倒杯茶,表演節目,讓老人舒心、快樂。周四為爺爺奶奶捶捶背,讓老人身體舒適。周五陪老人聊聊天,并把制作的禮物送給他們等等,用實際行動向自己的爺爺奶奶展示關懷和愛。
感恩我們身邊的老人
在主題進展的過程中,小朋友到社區采訪百歲老人。這些老人都是年紀在百歲左右的孤寡老人,讓幼兒通過采訪更深入地了解老人們以前和現在的生活,從而能為這些老人獻出自己的愛,貢獻自己的力量。幼兒在采訪前積極商量怎么采訪、采訪要注意的事情。比如我們采訪時要有禮貌,面帶微笑。要帶相機,注意用自己能看懂的符號記錄等等。幼兒牢記注意事項并設計了采訪內容,如奶奶您年輕時的生活什么樣?奶奶年輕是做什么工作?奶奶您為什么這么長壽等等。當我們真的到百歲老人家里時,幼兒給老人捶捶背、揉揉肩,給老人一個擁抱,握住老人的手聊天,給老人展示自己的本領,送上自己的禮物,幫助打掃院子等等。幼兒很喜歡社區的爺爺奶奶,愿意幫助這些孤獨的社區老人?;匕嗪蠓e極地和大家分享自己在奶奶家做的事情,每一人的分享都是一幅溫情的畫面。
重陽節每一個活動、每一處細節都充分體現了感恩與感動?;顒又杏變菏冀K是自主參與,主動操作,一步步完成每一個細節。老人和感恩的主題是永恒的,是一項長期的活動,讓幼兒在快樂參與中感悟和體會。重陽節雖然過去了,但幼兒過了屬于自己的敬老節,為爺爺奶奶獻出自己的愛,留下了祖孫倆滿滿的回憶。
用節日心情迎接每一天。幼兒喜歡過節,喜歡節日課程。在以后的其他節日中,不僅要過得開心、難忘,還要能懂得一些生活本領、做人品德,最后更要將中國傳統文化——節日文化繼承傳揚下去。
(作者單位:北京市延慶區永寧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