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興體
藝考生指的是高考報考藝術類院校或專業的學生。迫于高考的壓力,越來越多的學生在升入高中時就選擇藝術這條路,因為藝術考試要求的文化課分數相對低一些;此外,到了高三,還有相當部分的“學困生”也轉入到了藝術考生的行列。從近幾年來看,藝考生的隊伍呈逐年增加趨勢。藝術類考生文化學習起點較低,專業課耗費時間較多,到了高三,學生們還要忙于專業統考、校考,很長時間內都不能在學校進行文化課學習,數學成績普遍較低。本文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藝考生的學習現狀,粗略探究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辦法,僅當拋磚引玉。
知識結構與重點知識教學相結合
知識結構是指某個學科知識體系的各個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數學知識結構是指數學知識體系中的各個知識點的搭配和排列。如果把數學知識體系看作是一部“機器”,那么各個數學知識點可以看作是這部“機器”的一個個“零件”,而教師的任務就是不僅讓學生掌握、理解每個“零件”的結構和特征,同時培養學生學會并且熟練地將各個“零件”組裝成“機器”。
數學知識之間存在很多縱向和橫向的有機聯系,這些聯系的交匯點往往是高考命題的“熱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注意加強各知識間的聯系與結合,明確課本從前到后的知識結構,將整個知識體系框架化、網絡化。同時教師還應該從中甄別出一些基礎性的重點知識講細講透,落實練習。通過一些行之有效的數學思想方法,結合題型訓練加強知識的積累和應用,總結出解決各類題型的方法與經驗,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知識概念與圖式化描述相結合
概念具有兩個基本特征,即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概念的內涵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對象所特有的屬性,概念的外延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對象的適用范圍。概念的描述可以用文字、符號、圖形三種不同的方式來呈現。
數學概念是客觀對象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本質屬性的反映,是學習數學理論和構建數學框架的基石。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與掌握既是正確思維的前提,又是提高數學解題能力的必要條件。盡管一直以來,教學大綱和新課標都強調了概念的重要性和基礎性,但教學反饋的結果表明,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的掌握并不理想。數學概念的圖式化指的是用通俗的文字語言、簡約的數學符號、信息豐富的幾何圖形以及必要的框圖來表示數學概念。教師如果能夠在教學中把這些抽象的數學概念,通過一些直觀的圖形形象地加以描述,便于學生理解與接受,那么教學效果肯定能夠達到事半功倍。藝考生的感知覺能力強,形象思維豐富,有敏銳的觀察力。教師就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為他們創設能感知的、直觀形象的情境,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尊重學生現狀與分層次教學相結合
教師應該對藝考生原有的知識水平給予足夠的重視,并根據這個現實制訂出符合學生實際,允許對客觀事物感知過程存在差異的低起點分層次的教學策略。
藝考生雖然是高中生,但從數學水平和數學學習能力方面考查,實在是難符“高中生”之名,就個體而言,對初中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也是參差不齊的。基于好多同學基礎太差,授課時應降低起點,先要領學生回顧用到的知識,然后再開始新內容。在教案的編寫上分幾個層次,明確體現哪些題大部分學生可以做,做完基礎題可以再做哪些題,對于有余力的同學還有選做題。例如,在組織“分數指數冪”教學時,班級里有些學生對根式及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都不甚了解,因此要用一節課的時間對這些初中知識進行重新梳理,并進行一定量的練習,有了這樣的鋪墊,才能正式進入分數指數冪的學習。
重復重點問題與達成教學目標結合
想讓藝考生全面掌握數學是不可能的,基礎差、時間少是現實,所以就得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重點的地方,而對于他們來說講一遍效果很差,所以就在重點部分多重復多下功夫,直到大部分同學掌握,一點一點突破。例如,求函數的最值是一種重要的題型。要掌握函數最值的求法,特別是二次函數在定區間上的最值問題,教師可以在二次圖象開口方向、對稱軸、定義域三個方面不斷變化著進行練習,幫助學生體會函數的單調性以及定義域對函數求最值的重要意義。
轉變教學效果評價機制,把教師是否講透轉換到學生是否學會上來,以學生的學習狀況為落腳點進行評價。在制訂教學目標的同時必須制訂檢測目標,并且檢測項目與教學目標相匹配,根據檢測結果得到的達成度能夠清楚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態,保證全部的教學行為都不脫離教學目標。一個目標至少應該有一項檢測項目加以落實,必要時用幾項不同類型、不同形式的檢測項目來檢查一個目標的達成度。而對學生的評價反饋,也應以是否能夠理解并運用這個判定定理為主要標準,并以這一標準為依據進行激勵,使每一次的評價與反饋都有助于本節課教學目標的達成。
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離不開科學的教學策略,教學有法,學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用活。老師要及時總結,積極探索,定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藝考生學科成績。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紅螺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