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
版畫是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由于便于操作,幼兒很容易獲得成就感,所以深受幼兒喜歡。北京市延慶區永寧幼兒園在特色專室中開辟了版畫活動空間,讓幼兒在其中游戲。游戲初期幼兒對一遍又一遍的重復拓印興趣很濃厚,但是很快幼兒對版畫活動就失去了興趣。通過觀察、分析、思考,我轉變教育觀念,從幼兒感興趣的材料、適合的學習方式入手,為幼兒提供材料和必要的技能的支持,激發幼兒對版畫活動的興趣,讓幼兒成為版畫的主人。
多種材料激發幼兒版畫興趣
材料在幼兒學習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它能夠引發幼兒主動探索的欲望。在版畫游戲中幼兒的興趣不再高漲,我及時發現并與幼兒進行討論:“你們想怎么玩?”幼兒說:“總是涂涂畫畫一種方法,能不能用點其他的方法呢?”我說:“你想用什么材料,下次就拿過來,讓我們一起準備版畫材料。”于是我開始與幼兒一起尋找生活中可以用來做版畫的材料。幼兒從大樹下撿來的各種形狀的樹葉果實,向食堂的叔叔要來的廢棄的蔬菜葉、蔬菜莖,在家中找來的有紋路的瓶蓋、紐扣、紙板,以及我找到的廢舊玩具等,都成為了我們版畫活動中的寶貝。在不斷的實踐中,我們探索出這些制版方法:一是自然材料制版。我園地處農村,許多自然材料隨手可得,樹枝、樹葉、樹皮、菜葉、玉米等可以激發幼兒無限想象。他們可以用材料輪廓和葉子上的條紋拓印,也可以把樹葉、小草、小花拼在一起制版、拓印。新穎、可操作的制版再次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二是廢舊材料制版。這種方式比繪畫更加靈活,用廢舊紙板、瓶子底、硬幣通過剪一剪、拼一拼的方式制版,幼兒能夠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想法,創造出形態各異、豐富多彩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有了思考,又鍛煉了動手操作能力,在發現與尋找這些材料的過程中,又找回了對版畫的興趣。
不同制版提供幼兒創造空間
一是印一印。在生活中,有許多東西上有好看的花紋,如輪胎、鞋底,有些物品通過改變切面產生聯想,如菜花的縱截面像一棵大樹,楊桃的橫截面像星星……借助生活中廢棄的物品、自然的紋路發揮想象。版畫活動延伸后,幼兒的想象力豐富了,幼兒發現生活中美麗的花紋,并帶到幼兒園進行分享。二是畫一畫。我和幼兒在吹塑紙上畫畫,空白的吹塑紙給了幼兒無限創作的空間,他們在吹塑紙上表現著自己想畫的、熟悉的事物,拓印出來的作品不再是千篇一律,幼兒參與版畫活動的時間持續得更長,興趣更加濃厚。三是擺一擺。拼擺活動最能夠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在“創意版畫”教學活動中我和幼兒準備了各種形狀不同的圖形紙板,幼兒自己挑選圖形,拼擺不同的圖案,有的幼兒拼出了大輪船,有的拼出小飛機,還有的拼出了大火箭。
分層引導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
幼兒存在個體差異,教師通過分層引導滿足每一位幼兒的發展需要。一是給能力弱的幼兒提供幫助的環境。活動中有些幼兒不能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操作,用材料拼不出事物。我為這些幼兒提供許多拼擺圖片,如小動物、房子,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圖片拼擺,拼擺圖片為幼兒從材料到圖形搭建起一座支撐的橋梁。二是給能力強的幼兒更大的發展空間。能力強的幼兒在一次活動中能完成幾幅作品,單純地創作對于這些幼兒沒有挑戰和發展,因此我引導幼兒有目的、有關聯地創作作品,讓幼兒把創作的作品以故事的形式分享給更多的小朋友。
版畫與傳統節日的融合
版畫這種藝術表現形式能夠自然地與我園的傳統節日活動進行融合。在每一個傳統節日中,版畫表現內容也隨之變化,通過陰刻和陽刻表現不同風格的事物。如:在春節活動中版畫表現的內容是各種各樣福字和生肖形象。幼兒用自己設計的福字裝飾班級,讓春節的氛圍更加濃厚。結合每一年中不同的生肖,幼兒利用版畫形式設計出多種形態的生肖版畫,不同的顏色、不同的裝飾,讓可愛的生肖成為孩子愛不釋手的禮物。在端午節中版畫表現內容是鐘馗,幼兒通過了解鐘馗的神話故事,設計心中的鐘馗形象,制版、拓印。他們將鐘馗做成驅邪避兇的掛飾,送給個班級,表達對老師、小朋友端午安康的祝福。版畫在與傳統節日的融合中,幼兒對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了解得更加深刻、具體。
版畫活動的實踐與研究,讓我深刻地體會感悟到:教師要在教育教學中用兒童的眼光去欣賞他們的作品,讓幼兒有創造的信心與興趣,培養幼兒無限的想象與創造能力。
(作者單位:北京市延慶區永寧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