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紅燕
角色游戲是想象扮演各種角色,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是由內心動機引起自主性的活動。在游戲中學習分工合作,發展社會性的活動。相對于教師的教學活動,游戲更加具有隨機性和不確定性,而今年我們中班的大集游戲就成為了我們新的挑戰。北京市延慶區永寧幼兒園處于延慶區永寧鎮的古街中,幼兒生活在其中,對古街中的熱鬧的大集景象更是耳濡目染,深有感觸。為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讓幼兒體驗農村的民風民俗,結合當地的活資源,我們開展了“娃娃大集”主題活動。
基于幼兒年齡特點開展大集游戲
一是中班幼兒活動水平明顯提高,需要更為豐富充實的活動空間。
二是幼兒游戲水平極大提高,需要不斷地拓展游戲空間。
三是幼兒的自主性與主動性進一步發展,需要寬松、安全的探索環境。
四是幼兒同伴交往需求與能力的發展,需要良好的社會性氛圍。
五是幼兒想象有意性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大的表達與創造空間。
六是幼兒具體形象性的思維,需要具體的活動情境與活動形式。
七是幼兒操作與探索的學習方式,需要豐富的探索環境。
八是幼兒活動持久性的增加,需要在活動時間上給以合理的保證。
基于以上的年齡特點,中班幼兒的動作能力明顯地發展起來了,因此幼兒的互動范圍也大大地擴展,活動的積極性也有了極大的提高。中班幼兒由于其能力也比以前略有發展,因此,他們更加好動,而且探索的欲望更為強烈。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 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感知動作、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事物的認識需要以感知動作、具體形象思維為支柱。而利用地方教育資源符合幼兒的這些身心發展特點:它是具體的、時刻在幼兒生活周圍的、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所以根據以上特點,我們開展了“逛大集”的主題活動,我們希望通過大集的活動讓幼兒會探索,會思考,會游戲,會交往,會正確使用文明語言,會自主與主動地游戲,這是開設大集活動的最終目的。
為幼兒自主探索提供機會
大集上要賣什么?教師們在教研活動中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們把永寧大集上的東西拿到娃娃大集上來是利用了地方資源,體現了自然資源在教育中的價值。但是這些都是我們老師想當然的一些想法,幼兒在游戲中對于我們老師預設好的游戲根本不感興趣。就拿我們班賣的蔬菜干來說吧,每次開大集都無人問津,突然有一天,一個小朋友問:“這是什么?能吃嗎?”我們班鑫伊說:“這是茄子干,不能吃,要煮熟了才能吃。”一句話小朋友轉身就走了。通過幾次的觀察我思考,這些跟我們的幼兒發生了哪些關系?是不是尊重了幼兒興趣這一基本原則呢?其實,不然!于是教師與幼兒再次討論,小朋友到底想買什么東西?我們班的幼兒走到各個班級進行調查,通過對小朋友的調查發現,小朋友們最想買的就是棉花糖、冰糖葫蘆、冰棍、玩具……聽完幼兒的調查,教師追隨幼兒的興趣與他們一同調整貨物。經過調整后,我們班遵從幼兒的意愿,開始賣幼兒喜歡的冰棍、果干和剪紙等物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關注點從教師的興趣轉移到幼兒的興趣,真正做到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要。
問題引領,讓幼兒自主解決問題
確定了賣什么后接踵而來的問題也產生了,如怎樣賣東西?貨物從哪里來?沒有錢怎么辦?冰棍怎么做等等。幼兒發現問題后,我和他們一起進行討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我們班在制作冰棍的過程中,幼兒就嘗試解決了許多問題。如解決用酸奶直接做的冰棍不容易取出、冰棍凍好后先拿出來放一會再用手來回晃動冰棍就取出來了的問題,在賣冰棍時先拿出一部分,其他放冰箱里,賣完再拿。也可以在冰棍箱里放上冰塊,這樣就不會化了。這些好的方法都是在幼兒實踐的過程中發現的。無論是模仿、同化式的學習,還是重新討論,幼兒能夠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細細品來:開展角色游戲前提是給予幼兒一個寬松的游戲氛圍,尊重幼兒的選擇,產生的游戲主題才會富有童趣,具有閃亮的個性特點;教師要有一顆童心,能站在幼兒的背后,做他們的支持者、幫助者,游戲才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最后要做個睿智的觀察者,善于發現問題,及時加以引導,和幼兒一起創新,游戲才能永遠進行下去。
娃娃大集活動源于幼兒真實的生活場景,通過傾聽幼兒的真實想法,我們和幼兒一起開設了屬于他們自己的娃娃大集。在大集游戲中他們才是游戲的真正主人,他們自己決定游戲怎么玩、從哪里進貨、從哪里掙錢、怎樣賣東西和買什么東西。在這種真實的大集游戲中,幼兒的各種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如在買賣游戲中幼兒的語言表達和交往能力發展了,他們能主動使用禮貌用語與人交往,愿意交往。在使用錢幣的過程中幼兒的運算能力發展了,他們在大集游戲中了解基本的行為規則和其他游戲規則,體會游戲的重要性,并學習自覺遵守規則。并且幼兒能用繪畫、 捏泥、手工制作、剪紙等多種方式進行創作,將創作的作品融入大集游戲中。我們在今后的活動中也會不斷地追隨幼兒的興趣需要,讓大集游戲更好地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市延慶區永寧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