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辛
永寧大集就像城里的家樂福,對當地百姓的生活起居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幼兒和大集之間也有著微妙的關系,那些買賣家或許就是幼兒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親朋鄰里,甚至有時是他們自己。大集所在的明清文化古街也是他們來園和回家的必經之路,可以說大集伴隨著幼兒每天的成長。平日里我們常常聽到幼兒談論自己在大集上的所見所聞所感,而4—5歲正是幼兒社會交往發展的黃金期,根據幼兒的生活環境以及年齡特點,我們為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特開展娃娃大集活動。
我們這樣開大集
我們一起逛集吧 在出發前,我和幼兒一起制定逛集計劃:了解大集上賣什么,賣的東西從哪里來的,以及逛集時的注意事項。
我們要開大集啦 首先遇到了關鍵的問題:沒有貨物!我問幼兒:“沒有貨物怎么辦呢?”我們進行了第二次參觀,經過詢問大集上的攤主,幼兒知道了可以通過“進貨”和“自制”兩種途徑獲得貨物。在討論中幼兒說“我們去其他班級進貨”還可以請“小朋友、老師、家長一起來收集,然后我們買過來”。于是幼兒有目的地在區域中游戲,有的幼兒在美工區做風車、剪窗花、做飾品,有的幼兒在自然角種種子,有的幼兒在科學區做實驗研究泡泡水、凍冰棍,有的幼兒在角色區中嘗試榨汁、做餅干,還有的幼兒到其他班級進貨了……有了貨物,我們一起對貨物進行分類,制定價格,制作醒目的價簽,為大集開業做好了充分準備。
我們的大集開張啦 在隆重的儀式中“永寧幼兒園娃娃大集”開業啦!小攤主有禮貌地迎接著顧客,顧客對逛大集感到新鮮。可是問題開始接踵而來。
問題一:沒有錢怎么辦?在游戲前,怎樣給幼兒錢一直困擾著教師,但是教師沒有急于把這個問題解決而是讓幼兒自己發現、自己解決。幼兒問:“老師我們沒有錢,怎么買東西呀?”教師說:“那怎么辦呢?”幼兒說:“我們得掙錢!”教師問:“你們怎么掙錢?”經過討論有了“掙錢”公約:當小朋友付出勞動,說話文明有禮貌,做事專注動腦筋就可以掙到錢。隨著游戲的開展,幼兒提出在大集上通過走迷宮、找茬、連線等游戲賺錢,我們有了“娃娃大闖關”游戲區域。幼兒提出想做風車、相框、剪紙、捏泥等賺錢,我們又創辦了“娃娃小工廠”,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
問題二:沒有客人怎么辦?幾次大集后,幼兒對大集不再感覺新鮮有吸引力了。常常聽到小攤主傷心地說:“我的東西都沒有人買!”教師引導鼓勵小攤主調查一下:小顧客最喜歡什么東西。調查發現,中班小顧客喜歡吃的、玩的,大班顧客喜歡漂亮的、有用的。為了吸引更多的顧客,大集上出現了冰棍、鮮果汁、爆米花、餅干、棉花糖等好吃的食品;還出現了撥浪鼓、紙飛機、旋轉風車、小弓箭等好玩的玩具;娃娃小工廠中推出風箏、面具、扇子、帽子等可以用的物品。大集游戲再一次掀起了新的高潮。
在大集活動中,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教師盡力提供條件,支持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幫助幼兒實現自己的想法。教師也嘗試放開手,把問題留給幼兒,讓幼兒發現游戲中的問題,引導幼兒在調查、討論、商量中解決問題,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集活動帶給我們的思考
一是在交往活動中促進幼兒多方面發展。大集活動讓教育回歸自然的環境、真實的生活,幼兒在寬松的氛圍中游戲,流露出最自然、最真實的感情。現在我們看到幼兒可以為小客人滔滔不絕地介紹物品時,感受到大部分幼兒樂于主動與同伴交往,愉快地去接受同伴的提示建議。另外在交往時,我們鼓勵幼兒努力用清楚、有條理的語言表達,讓對方明確自己的行為意圖,大大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是在放手觀察中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在大集活動中,我們不斷地轉變教育觀念,嘗試征求幼兒的意見,以問題為引領,幫助幼兒學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嘗試讓幼兒在參觀、調查、統計、討論、制作、游戲中發展。我們對幼兒提出的各種想法給予最大力度的支持。在游戲中,我們耐心觀察,主動關注幼兒,對幼兒身上的優點發現得越來越多,對專注、認真、善于思考、創新想法、主動交往、大膽表達等良好的學習品質進行及時的肯定與表揚。
三是在走進活動中吸引家長參與教育。在大集活動中,我們邀請家長走進活動,通過觀察的方式記錄幼兒的行為表現,與教師共同分析研討幼兒行為的過程,了解這些行為背后的心理、能力的需要,客觀地認識自己幼兒在游戲中的發展。家長通過這種方式,認識到幼兒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改變了以往欠缺科學的教育幼兒的方法,學會根據幼兒實際水平提供鼓勵和支持。家長被這種助教的教育模式吸引,在理解了這種游戲對幼兒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時,就積極提供鼓勵和支持,比如當我們賣冰棍供不應求時,家長主動拿來家里的模具;當我們制作扇子樣式比較單一,對幼兒沒有吸引力時,家長們帶來了各式各樣的扇面,仿古的、現代的,還有自制的扇面,極大地開闊了幼兒的眼界,幼兒積極地模仿制作。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貫徹落實過程中,幼兒成為了大集游戲的真正主人。未來,我們繼續以“娃娃大集”為載體,積累實踐經驗,創新課程內容,和幼兒一起玩兒出名堂,玩兒出水平!
(作者單位:北京市延慶區永寧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