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有效教學一直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焦點問題。現今教育界對于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主要關注的是社會、學校、家庭等宏觀層面對學生語文學習行為的培養、學習積極性的提高的影響,而在微觀方面如學生腦的功能、腦的工作原理等方面解讀不夠。因此,大部分教育工作者不依據大腦的規律來設計和實施教學,導致出現教學效能低下的現象。本文力求從教育神經科學視角解讀學生語文學習機制,以教育神經科學為切入點探究一條適合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實用式途徑。
教育神經科學的內涵
“教育神經科學”一詞最早由肖爾和莫斯基提出。他們認為,21世紀教育神經科學這一新的專業將教育學和神經科學這兩個本來完全沒有交集的專業領域整合起來。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周家仙認為:“教育神經科學是將生物科學、認知科學、發展科學等學科的知識與技能進行深度整合,提出科學的教育理論,踐行科學的教育實踐,具有獨特話語體系的一門新興學科。”
基于以上的觀點,筆者在論文中集中關注了以下四個問題:一是基于腦的教學應于何時何種教學環境下呈現教學內容,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夠在質與量方面獲得最佳效果?二是認知神經科學有哪些成果顯示,男女學生在腦結構上的差異對語文學習的影響,應于何時采取何種教學方式使兩性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揚長避短?三是教育神經科學的研究有哪些成果,對教育實踐的啟示是什么?四是如何跨越教育神經科學與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鴻溝?
教育神經科學對語文教學的啟示
重視性別差異,語文教學應做到“因性施教” 一是掌握男女學生的生理規律,有效教學。第一,滿足男生的生理需要,提高語文素養。有研究表明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較多,流經小腦的血量更多。因為多巴胺能夠影響情緒,所以男生比女生更愛動,流經男生小腦的血流量更多,小腦就較女生活躍。因此男生與女生相比更加沖動、好動,更適合動手又動腦的教學方式。同時,男生的這些特點使得男生新陳代謝較女生高,消耗的能量較女生更多,在第三、四節課更容易感到饑餓,從而引發類似于多動癥的癥狀,嚴重的會影響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欲提高男生的語文素養,促進男生的自我實現,應重視男生生理需要的滿足。在語文課堂教學上,要積極引導學生去運用上課習得的知識,使男生在滿足“動”的生理需要時,更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象的‘權力感”,“體驗到一種無可比擬的人類的自豪感:我們是事實和現象的駕馭者,在我們的手里,知識變成了力量——這是比任何東西都更強有力的一種激發求知興趣的刺激物”。此外,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還要滿足男生“飽”的生理需要,在第二節課間提供豐富的營養餐,為學生有效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第二,關愛女生,提高學習動機。有研究表明雌激素的水平高低可以引起人的情緒的變化。女生在月經時仍然承受著很強的學習壓力、緊密的學習節奏,使得情緒更不穩定,有的甚至變得暴躁、抑郁,或產生一定程度的厭學情緒。因此語文教師應有意識地關注月經期女生的情緒,降低學習難度,安排少競爭的情境。同時要指導女生多吃牛肉、菠菜等補鐵補血食物來調節學生的身體和情緒。
二是實施有效評價,避免習得性無助現象的產生。人類的情感及各種認知活動, 大都需要雙側大腦半球的整合。胼胝體雖不是左右腦之間的唯一聯系,卻是最重要的聯系。研究顯示與男性相比,女性胼胝體尾部體積大于體部,并且胼胝體形成于胚胎時期,在兒童5歲時開始成熟并發揮作用,所以這種差異是先天性的。因此與女性相比男性的語言更加貧乏。此外,有研究表明男性的左側顳葉比右側大38%,顯示出明顯的不對稱性,而女性的兩側的顳葉是對稱的。因此語文課堂教學中,男生在語言表達上不如女生,背誦方面更是處于劣勢。面對這種先天性的生理差異,教師應該進行因性施教。在教學評價上,我們對男女生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評價標準。
運用記憶規律,有效教學 有研究顯示,在一節語文課中,學生對所教內容記住的平均率為:老師講授為5%,學生閱讀為10%,視聽并用20%,老師演示30%,學生討論50%,學生實踐70%,學生教別人95%。心理學研究顯示人們對最前面和最后面的事件記憶最牢,對中間的事件記憶效果最差,凱因夫婦提出教學設計的三要素說:投入狀態、放松狀態、積極建構狀態。基于腦的教學,課堂時間查以分為首因時間、低落時間、近因時間三段。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時間的安排上要遵循首因——近因時間效應,開始階段要積極導入新知識;在教學中帶領學生應用知識,使得新知識與舊知識產生實質性的聯系,以鞏固知識;在教學快結束時要帶領學生積極鞏固歸納所學的新知識,熟悉知識結構;“隨課堂教學時間的增長,低落時間增長速度更快,20分鐘的課低落時間為2分鐘”,40分鐘的課低落時間為10分鐘。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依據工作記憶的原理,在教學環境方面主張為學生創設沒有威脅和恐懼的氛圍。
尊重學生,避免威脅性挫折的產生 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應充分地尊重自己的學生,一節高效的語文課是在師生共同的努力中實現的,因此積極有效的師生關系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的人格,促進高校的語文課堂的形成。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郭猛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