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
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幼兒園課程應該是游戲化的。”其實,相對室內游戲而言,戶外更是一個開闊的天地,也是一本活教材,孩子們在游戲中利用戶外開闊的地理條件和戶外設施的各種資源,自發設置并不斷完善游戲過程及規則,同時充分體驗活動的快樂,幼兒在與同伴相互交往、共同活動中,培養了規則意識、集體觀念及交往能力,促進了社會性的發展,并為其他領域的深入學習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積極創設良好的活動環境
在戶外場地和設施的創建上,山東省萊州市朱橋鎮中心幼兒園的主要思路是:設施安全、合理、豐富、有趣、方便移動存儲,一物多玩,滿足基本動作的教學。
幼兒園的大型設施構建,包括大型綜合玩具和自行設計的不同高矮的籃球架、足球網、大型攀爬架、木制小屋等。我園制作了小推車、拖拉車、平板車等;購買了三輪車、跳跳球、足球等;每個孩子一毽、一球、一飛盤、一繩;同時,要求各班自制戶外活動玩具不少5種,爭取基本滿足孩子的戶外活動需求。同時,根據幼兒的年齡差異,為小班提供一些活動技能易于掌握、模仿性強、數量充足,能促進其平衡、走、跑能力發展的活動材料;為中班提供能促進其身體協調發展的,發展鉆、爬動作能力的活動材料;給大班幼兒提供的則是動作技能高,能滿足幼兒一物多玩的需要,能促進綜合素質提高,發展追逐、躲閃技能,運動強度較大的活動材料。
不斷優化幼兒戶外體育游戲活動
確保幼兒活動時間,開展內容豐富的活動 在一日活動中充分利用早操后、午餐后、上、下午戶外活動時間,為幼兒提供多種多樣的游戲材料,組織幼兒開展戶外活動。在早操活動后安排幼兒自由選擇玩具,自由結伴,按自己的喜好和意愿進行自由分散游戲;午餐后,給孩子們準備比較安靜的游戲;上、下午的游戲活動時間,教師精心組織,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得到相應的鍛煉,培養孩子們的合作能力、創造能力。
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從高控逐漸到放手 以往開展的戶外活動常常以教師為中心,由教師制作、提供活動材料;設置、安排活動場地;示范、指導某一基本動作并評價總結活動情況,致使幼兒在活動中的主動性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為了更好地發揮戶外活動的教育價值,我們做了如下改變:
首先,在戶外活動中,讓幼兒有充分的自主選擇玩具和玩法的權利。在每次準備活動材料時,孩子們和教師一起準備、一起收集、共同制作,體會其中的喜悅,增加對體育器材的興趣,學會珍惜體育器材。在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們注重淡化教師的角色,強調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在與同伴的共同探索、相互合作、競爭、游戲中尋找到體育活動的樂趣,進而達到鍛煉的目的。其次,在活動過程中,發揮幼兒創造性,鼓勵幼兒一物多玩、多物合作。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同時教師積極參與其中積極影響幼兒活動的興趣和質量。最后,除了有意識地組織一些游戲活動外,還給孩子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與空間。每周會安排自由分散活動時間,打破年齡、班級界限,擴大幼兒之間的接觸與交往。同時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運動器械,自由結伴,讓兒童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讓孩子更好地去實踐和探索。在這樣的活動中,教師只是觀察者、引導者,及時關注孩子的情感、態度、積極性,盡量不要干預。
關注個體差異,做孩子的引導者和游戲伙伴 在組織幼兒開展體育活動時,教師會根據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制定分層次目標,設計和安排難度不一的活動,提供不同指導和幫助,使能力強的孩子得到進一步提高,使能力弱的孩子能在其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在每個活動中,要求教師盡力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透過孩子的行動去把握孩子內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獨特的感受方式,教師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引導者,而且是富有童心的游戲伙伴。對于膽小、不愛動的孩子或動作笨拙的孩子,應該鼓勵或帶動他們一起活動,對于需要幫助的孩子,可以進行適當的指導。
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安全第一是對學前教育工作中各項具體活動的普遍要求。體育活動具有競爭、競技和趣味性強的特點,幼兒參與的欲望一般都比較強烈。這就要求教師事先準備工作想得周到一些,防患于未然。如活動場地、器械的安全,不會產生撞擊情況,確保不會因幼兒摔跤而造成傷害等。同時,還要特別防止人為的傷害。教師應及時進行疏導、調解,讓幼兒及時化解矛盾,友好游戲。
進過研究和實踐,我園逐漸探索出一套適合孩子身心特點的戶外體育活動目標、內容體系和具體運作策略,對幼兒身體發育、心智發展起了很大促進作用。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對孩子來說,游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戲。”他主張給孩子游戲的機會,通過游戲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每一個孩子都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所以我們要努力創設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的戶外體育活動,讓他們玩中學、玩中做、玩中求進步,更好地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州市朱橋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