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華
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給教師帶來新的挑戰,新課程使教師的職業角色和職能發生了很大轉變;中高考制度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社會與家長對教師的希望值不斷提高——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專業水平,提升自己各方面素養。作為教學管理者,應該努力利用多種策略,關注和助力教師的專業發展,以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
現狀分析,找準問題
學校部分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對學科本質把握不準,對教學內容理解不透,對學生的學習關注不夠。由于教師平均年齡較大,部分教師沒有自我發展的意識,主動學習動力不足,直接制約著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學校在認真研究學校歷史,梳理學校文化脈絡,凝聚專家、教師、家長、學生智慧的基礎上,構建了“云峰教育”文化體系,“云峰教育”文化的核心理念已經深入每一名師生的心里,形成了獨有的環境文化、管理文化、教師文化、課程文化、課堂文化、學生文化和社會關系文化。學校辦學方向明確,發展舉措科學有效,師生關系、干群關系、家校關系和諧,辦學效益突出顯著。學校以此為契機,以推進學校文化“云峰教師”建設為抓手,搭建平等、和諧、共同學習和共同提高的教師專業成長平臺,開展自主學習、研究、合作、交流、互助等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多種策略,促進發展
《校長怎樣抓教育科研》一書提出:教師的專業成長受兩種“力”的制約:一是自主成長的內力,二是幫助成長的外力(管理體制、專業引領)。所以教師的自主成長要依托學校這個工作平臺、學習平臺、教研平臺。
分層培養教師,激發成長動力 明確不同層次教師培養目標,新任教師(入職5年內)要虛心學習,大膽實踐;發展期教師(入職6-10年)要深入鉆研,勇挑重擔;成熟期教師(入職11-20年)要理論扎實,業務精湛;開拓期教師(入職21-30年)要視野開闊、融會貫通,敢于改革,適度超前;穩定期教師(入職30年以上)要善于總結,精于指點。幫助教師制定職業發展規劃,明確奮斗目標及努力方向。指導每位教師制定個人職業發展規劃和學期計劃,學校有計劃培養。對新任教師重點聽課、培養常規;對發展期教師、成熟期教師,要求每人承擔一節校級或區級研究課;對開拓期教師和穩定期教師,要求每人承擔“六選一”項目,即在研究課、觀摩課、送課下鄉、與對口校交流、參加市區評優、舉辦研討會六個項目中選取一項。
搭建研修平臺,注重發揮實效 一是讀書寫作平臺,豐富思想內涵。確定讀書分享主題——教育家思想漫談、教師的課程領導力等,并圍繞主題展開自主閱讀,每個月舉行讀書分享會。鼓勵教師勤寫文章,征集“我的教育故事”和教學反思,每周在校園網上發表,每月評選出一個好故事、一篇好反思。二是反思交流平臺。依托課例室,要求每位任課教師在課例室熟練合理地應用信息技術獻一節優課,在視頻平臺上曬課。利用教研平臺針對自錄課進行課堂行為觀察和分析,深化基于數據的課堂評價研究,在自我反思與同伴交流中促進教學能力的提升。三是展示研究平臺。開展觀摩課、參加市區評優、“云峰杯”教學評優等活動,舉辦“學研優”教學基本功比賽,為各階段教師搭建成長平臺。四是關注師帶徒成效。為骨干教師定任務、壓擔子,堅持“師帶徒”制度,定期開展“師帶徒”經驗交流會、師徒共獻課活動。五是專家指導平臺。邀請名師專家針對“讀懂兒童”“構建文化課堂”等專題進行講座,邀請特級教師根據教師的需求進行“由大到小說備課”“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等專題培訓;邀請進校教研員進行全學科教學視導;鼓勵教師參加區語文、英語、數學工作站研修活動以及各種專業研修活動。六是培養校內名師。發揮校內語文、數學、英語工作室作用;根據教師專業特長開展“教育教學實踐研討會”,出版專輯,使每一位教師產生被關注的職業幸福感,激發自我提升的動力。
啟動課題研究,轉變工作模式 充分發揮科研引領專業發展的作用,做到“人人有課題,人人會研究,人人出成果”。定期召開課題發布會、開題論證會和階段性研究交流會,形成工作與研究融合的狀態,轉變工作模式。一是專業引領。學校通過理論學習、專家講座、專業指導等,讓教師樹立科研意識,提高科研能力,并逐步養成以科研的態度對待工作的良好習慣。二是共同研究。在學習與培訓后,教學干部指導教師課題選題以較小的入口為切入點,干部和教師共同研究,進行實踐操作。在干部的細致指導下,所有骨干教師承擔了課題研究,其他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在課題研究中不斷引領教師進行階段性的總結和反思,讓課題研究成為教師專業成長有效途徑之一。
多種策略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自我發展意識不斷提升,工作熱情較高。目前,我校有市級骨干教師2名,區級骨干教師11名,校級骨干教師13名。同時,還有一些青年教師正在成長起來,骨干教師隊伍在逐漸壯大。
面對改革形勢,教學干部需要不斷更新管理理念,不斷應用新方法、新技術,變“要教師發展”為“教師要發展”,變“關注過去式”評價為“展望明天式”評價,真正把教師放在心上,尊重教師,關注教師,信任教師,鼓勵教師,多種策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市房山區城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