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娟
摘要:理解課堂的核心素養和教學任務的規劃有著緊密的聯系,它是讓學習達到“學以致用”原則的必要前提,目前在我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出現了教學重心難以落實,教學體系與實際應用出現偏差,教學目標定位不準、教學模式陳舊落后等問題。如今,“語用”出現了在了大家的視線中,它的目的是,通過將語文學以致用,讓語文在實際生活中發揮作用,實現語文的價值化,而本文探討的就是如何將“語用”作為語文閱讀核心教學策略的利與弊以及如何真正在語文課堂中實現“語用”的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語文
一、目前小學語文教育現狀
1,學科核心素養定位不準
目前在我國各大中小學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依然以機械式的記憶教學方式為主,其課堂流程是,了解生詞,了解背景,重點理解,重點背誦,在這個方式中,教師以知識灌輸的方式進行教學,而學生多是被動接受,隨著記憶量的增加和應試教育帶來的負面影響,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的學習效率大打折扣,而成績還算不錯的學生也是在負重前行,至于說到學以致用,除了沒有經驗引導外,學生本人也不存在時間去執行,而出現這一原因的根本原因與我國語文教學中目標定位不準有關。
將應試目標作為語文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我國現今體制下的主流,甚至說是唯一方向,只要這一個方向不變,那么新型課堂的開展就會變得缺乏動力,因而難以推行,這也是如今進行多次教育體制的試點但是缺乏學校支持,因而收效甚微的原因。通過實際的調查顯示,有28%的教師和16%學生認為現在的語文課堂無需改革,而達到56%的學生認為教學方式但以古板,但是對于新課堂的定位方向,不僅學生回答不起來,很多老師也不能描繪出來可行的未來。
2,教學方式和模式太過落后
通過對語文閱讀學習有效性的調查上發現,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門單純的應試學科,對實際生活缺乏幫助,至于提升個人素養,這些學生認為收效甚微,在學科核心素養定位不準的基礎上,教學方式和模式的本身落后也是現階段語文教學的現狀之一。
如今多媒體教學在教育中開始普及,但是在語文課堂的普及程度較差,這與語文傳統教學已經形成慣性思維有關,部分語文老師認為,所有知識點都已存在書本上,不需要進行改革,所以在教學方式上依然沿用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二、“語用”教學的優勢與構建
1。改良教育目標,從社會層面得到支持
“語用”教學旨在學以致用,實現課堂知識到生活的高轉化率,在將課堂知識徹底化為己用之后,能綜合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創作能力,從而解決學生基礎知識牢靠但是在寫作上卻難以提筆的尷尬場面,誠然,實現真正的“語用”教學不符合現在應試教育中以“考點”為目的教學的方針,所以單以分數衡量語用教學的有效性會得不到實際的教學效果,不過從長遠來看,“語用”教學真真實實地提升了學生的“語用”能力,它對學生的積極影響完全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以上,因此,從根本上改良教育目標,得到社會層面的支持,是實現“語用”教學的第一步。
2。豐富教學方式,增加學生互動
事實證明,無論何種教學方式,只有學生愿意去學,有了學習的內動力,愿意去接受知識,才能實現所謂的知識到生活的轉化,這才能實現“語用”的目的,而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的學習熱情都是建立在興趣為導向的前提下,不過目前我國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凸顯出太單一死板的特點,所以豐富教學方式,增加學生互動很有必要。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有針對性地為各個層次的學生進行指導,挖掘學生潛力,讓學生都能融入到課堂中,然后在個性化的指導,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參與教學,以提問的方式增加和學生的互動,隨著學生的參與,課堂氛圍將會變得更加融洽,由于語文是一門沒有標準答案的發散性思維學科,組織學生多多交流討論,分享自己的思維方式,可以實現“1+1>2”的效果,在此過程中,老師也能加入到學生的交流中,通過了解學生的即時想法,可以隨時給出指導,掌握學習動向。此外,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中大膽嘗試自己的創新型教學方法,總之,只要能提升“語用”效果的方法都值得一試。善于創新,這不僅是對新課堂下教師的要求,教師本人通過以身作則的方式還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3.引導課后閱讀交流,增加社會實踐
漢語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傳承如同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而語文課堂的教學永遠只可能是其中最細微的一角,因此,為了開拓學生視野,真正了解到民族文化的繁榮昌盛,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課后閱讀方向做出指引,在這方面,教師應當以豐富的經驗為指引,為學生推薦最優質,最合適的一類書籍,在閱讀之后,可以號召同學們相互交流,相互推薦,讓好書在學生中流傳,這也符合對民族文化的傳承需求,為了增加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將課后閱讀任務納入“語用”考核標準之一,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這個道理。
最后,既然是“語用”教學,為學生提供語用渠道是實現學以致用的途徑,而其中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社會實踐,引導學生從課堂走向課外,讓學生在實踐創新中建立自己的責任擔當的意識,從實現在社會層面的人文精神的塑造。比如在講到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文章時,教師不妨讓學生聯系自己家的寵物,理解對這些感情的切身感受,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幫助學生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
結語:“語用”是學以致用對于新時期語文課堂提出的要求,這符合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教育的發展方向之一,不過目前尚停留在試驗階段,因此要推廣實現真正的“語用”教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這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的不斷實踐和更新。
參考文獻:
[1]王蘭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7,(06):158-159
[2]朱艷玲.當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05):4+6
[3]張少華.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0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