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睿 張玉環
【摘 要】了解當下大學生的時間管理情況,把握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的現狀,對大學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從時間管理傾向入手,通過問卷調查探討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的現狀,研究結果得出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存在性別、區域、年級方面的差異。最后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時間管理 大學生 中部 西部
一、問題提出
大學階段,是個體身心成熟的一個重要階段,其生理及心理的發展趨向于成熟和穩定。在大學生活中,如何有效把控時間,有效管理時間,對大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地利用它完成目標,對于未來的社會工作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因此,了解當下大學生的時間管理情況,成為心理學研究的熱點話題。為了更有效地指導和幫助大學生度過健康的大學時代,更好地促進其心理健康成長,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就需要去把握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的現狀,深入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大學生時間管理理論的完善、豐富與發展產生相應的推動作用,為學校管理和學生管理提供一些參考資料。
時間管理是指個體高效地運用和科學地管理時間,避免不當的時間浪費,以提高自己的工效,所進行的有計劃安排時間的行為。我國心理學者黃希庭等人在綜合了國內外有關時間管理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時間管理傾向的概念,具體來說,時間管理傾向指的是個體在管理時間方面的穩定的、獨特的所有的特征之和,表現為個體時間管理方式的動力性人格特點,由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觀和時間效能感構成。時間價值感是個體所能知覺到的時間的重要性,時間價值感高的人更易覺察到時間的流逝,倍感珍惜時間,另一方面時間價值感不僅是時間效能感的前提條件,也是時間監控觀的有效實施保障;時間監控觀是個體具體安排、計劃、選擇目標、設置優先等級順序、排除干擾因素等完成目標實現的時間管理、操控能力及效用,它不僅受時間價值觀的影響也受時間效能感的影響;時間效能感是對自己成功管理時間等能力的評估和信心,會直接影響時間監控觀的實施。
基于時間管理傾向的研究基礎,本研究主要探討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在性別、年級、中西部之間的差異,這里的中西部限定為該大學生出生于中部或西部地區,并且在相應的地區就讀。
二、研究內容
1.被試選擇
選取河南和云南兩個地區高校為被試,通過問卷星和紙質問卷兩種方式收集數據,共收集到134份有效問卷。
2.測量工具
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包括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觀以及時間效能感三個維度。時間價值感量表包含10個項目,時間監控感包含24個項目,時間效能感包含10個項目。量表共44個項目,釆用5點法記分,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62-0.81,重測信度為0.71-0.85,具有良好的測量學指標。
3.數據統計
數據收集完畢后,剔除無效數據,將有效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三、數據分析
由表1和表2可知男女生在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感、時間效能感上均存在顯著差異,中西部學生在時間監控感上存在顯著差異,在時間價值感和時間效能感上沒有差異。
由表3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時間價值感和時間效能感存在年級差異,時間監控感不存在年級差異。事后比較分析得出,大一和大四學生的時間價值感存在顯著差異,大四學生的時間價值感顯著高于大一學生;大一和大四學生的時間監控感存在顯著差異,大一學生的時間效能感顯著高于大四學生。
四、結論和討論
在時間價值感維度中,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存在性別差異,男生時間價值感維度顯著高于女生;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存在年級差異,大四學生的時間價值感顯著高于大一學生。
在時間監控感維度中,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存在性別差異,男生時間監控感顯著高于女生;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存在區域差異,西部地區時間監控感顯著高于中部。
在時間效能感維度中,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存在性別差異,男生的時間效能感顯著高于女生;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存在年級差異,大一學生的時間效能感顯著高于大四學生。
對于本研究所得的結論,可能原因是男生更多的是理性主義者,他們對于自我的規劃更加的明確,因此在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感和時間效能感方面有著更強的體驗;大四學生面臨畢業和工作的問題,對時間的解讀更加的明確,“時間不等人”,他們需要安排好時間以應對接下來可能出現的方方面面的問題,因此更有可能體會到時間的重要性;而大一學生,因為剛剛步入大學校園,對未來充滿期待,因此在時間效能感方面,會更加的自信;西部地區的學習氛圍較中部緩和,所以學生有更多自己的時間去安排和規劃,中部地區課業更加繁重,學生對于自己的時間沒有特別多的掌控感。
五、建議
針對本研究結論和近年來關于時間管理的文獻了解,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樹立良好的時間觀念,要意識到時間的重要性,肯定時間的價值,同時做到勞逸結合。大學生可以制定詳細充實的時間計劃,更高效更充分的利用時間。
第二,大學生可以借鑒職業生涯規劃模式,對自己的大學生活進行明確的規劃,包括大學內要實現的目標,要拿到的證書等等,做到“心里有數”。
第三,建議高校開展時間管理方面的相關課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幫助學生學會自我管理。高校的心理健康中心也可以開展一些時間管理方面的講座、團體輔導等,讓大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來了解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范翠英,孫曉軍,劉華山.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主觀幸福感[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2,28(1):99-104
[2]張志杰,黃希庭,鳳四海,等.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相關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1,24(6):649-653,764.
[3]劉建華,熊月娥. 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對其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J].心理學探析,2009,29( 3) :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