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煜平
摘 要:古人云“讀萬卷書”,自然還要“行萬里路”。教學質量的提升,可以運用的方法多種多樣,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的基礎上,越發感覺語文教學閱讀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生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本文當中,筆者將會結合所任教班級的教學實際,探索閱讀的重要性,并借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關鍵詞:閱讀;課外閱讀;朗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是古人關于閱讀的深刻見解,也是引導后人學習的寶貴經驗。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途徑。
一、利用教材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以達情感世界融通
教材是我們語文教學很容易讓人忽略的地方。
通過我們的觀察,小學的語文教學中,很多老師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他們只是按部就班地把“教材”服務于“課堂”,而不知道,其中大有寶藏。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余映潮老師在總結教材的朗讀魅力時說:“我們的學生如果能從朗讀中得到教學的藝術,語文的藝術,那么,他可以說已經完成了人生塑造的一個重要過程。”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于小學生來說還是他們的薄弱環節,要求他們能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采用適當的朗讀方法朗讀,以便更加充分表達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確實不容易。因此,在平時的朗讀教學中,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朗讀知識及朗讀方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的,利用講讀課文引導學生做到“拈、撥、逗、合、創”五個字:拈,即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文章的重點難點;撥,即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撥竅”,開通學生思維,使之獲得更好的知識遷移效果;逗,即教師引導學生提出“挑逗”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發難”質疑,挑起議論;合,即引導學生把零散的解答進行綜合整理,從而達到目標突破重點、化解難點的目的。緊緊抓住能夠表現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詞句多讀,讀中感悟其文章所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而“創”,就是要求我們在原來的基礎上,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整合能力,創設出自己的讀法與習慣,并在此基礎上,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朗讀境界。
二、堅持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對課外閱讀推崇備至,他曾說過:在小學里,獨立閱讀在學生的智力發展、道德發展和審美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在《給教師的建議里》一書中不下百次談到了閱讀,他認為那種只會死讀教科書不會真正閱讀的人,是“不善于思維”的人,是將“受到精神空虛的威脅”,并由此“產生許許多多的災難”的“命運不值得羨慕的”人。
(一)課外閱讀方式多樣
在語文教學中,重視課內與課外閱讀相結合,這是完全必要的。
但是由于課堂教學要以特定的時空限制,其教育作用及其技能訓練,確實不能滿足學生最佳發展的需求。因此,在培養學生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同時,不可忽視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正確指導。如課內講讀《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可向學生推薦閱讀《21世紀社會集錦》;課內講讀《只有一個地球》,可向學生推薦閱讀《十萬個為什么》;等等。這樣學生閱讀量大大增加了,更利于學生增長知識。在課外讀物中孩子們開拓了視野,閱讀的能力也越來越強。除此以外,我還特別注意利用時間組織一些與讀書有關的活動,如朗讀比賽、背誦精彩片段、舉辦讀書節、摘抄檢閱賽、手抄報競賽等。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樣起著積極的作用,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水平,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學生把廣泛閱讀積累的大量詞匯和寫作方法遷移并運用到自己的學習與寫作中,語文能力便會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的是得益于課外閱讀。”所以,我們也很清楚,在閱讀方面,唯有多管齊下,多種方法不斷相互結合,我們的學生會有一定的思考空間的。
(二)課外閱讀形成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質量有著積極作用。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形成,則會成為一個人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因此在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同時,不能忽視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要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反復觀察的好習慣,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留心生活中各種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通過反復細致的觀察抓住事物的本質和特點,在頭腦中形成生動、具體的形象;要培養學生認真閱讀的好習慣每讀一本書一定要認真讀完,不要只翻主要情節,還要提倡動筆,隨時摘錄,做好讀書筆記,寫好心得;要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指導學生讀書要邊讀邊思考,觀察事物要注意分析。當然,有了一些習慣,這對于我們而言,是一種不錯的提升,也是一種人生的激勵。
正如語言大師王力所說,一個人,有了好的習慣,那么,他離飛騰就不遠了。
當然,這對于他們以后的人生成長,亦是有著重要的意義的。
總之,只要我們重視閱讀,傳授讀的方法,培養學生多讀的習慣,學生自己能夠閱讀理解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
參考文獻
[1][蘇]B.A.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編譯.給教師的建議[J].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2005年重印.
[2]張慶著.我的小學語文觀[J].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3]吳忠豪.現行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J].小學語文教學,2005(3).
[4]張菊榮.課堂觀察:基于實踐改進的研究“革命”[J].江蘇教育研究,2007(6).
[5]李洪林.語文教育[J].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
[6]張建人.語文教育[J].山東教育,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