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紅
【摘 要】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教學是漢語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漢語教學中,采用圖解識字、兒歌識字、動作演示識字、 謎語識字法、聯系生活實際識字、形聲字識字法、會意識字法等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關鍵詞】少數民族學生 漢語 識字
《初中漢語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教學是漢語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識字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閱讀和寫作的水平。因此,在教學中如何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識字能力?我在識字教學中,做了如下探索:
一、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識字教學
《漢語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的目標,首先就是要讓少數民族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因為有了這種喜歡和愿望,可以讓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漢字變得輕松、主動、高效。
1.圖解識字
所謂圖解識字法,是指利用圖畫(簡筆畫、貼畫等)幫助初中學生識記字形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象形字。用這種方法識字,既有趣,又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最簡單的象形字,都是實物的象形,筆畫簡單,與圖畫接近,學習這類漢字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孩子們模仿古人造字:畫畫大山的“山”是什么樣?說說“田”怎樣寫,同時從中體會到以形象造字的成就感,而且也利用字形識記了字。
2.編兒歌識字
讀兒歌是少數民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活動。根據漢字的特點,引導少數民族學生編一些適合少數民族學生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訣,讓少數民族學生反復誦讀。 通過兒歌來識記生字,可以使少數民族學生對字形產生直觀形象,從而提高記憶字形的準確性。因此,在識字教學中,利用兒歌引導少數民族學生正確識記生字是我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
如學習“男”字,著名特級教師黃亢美先生抓住結構,緊扣字義,編了兒歌進行教學:“田加力,組成男,田間出力好兒男,男字讀音又同難,男子漢就不怕難。”在學生們的快樂誦讀中不僅記得快,而且學得十分輕松。根據字形的特點用謎語幫助識字,更能激發學生的情趣,活躍學生的思維,學生在“猜”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就理解和掌握了字形和字義。
3.動作演示識字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如果遇到抽象的、難以理解的、表示動作的生字時,讓學生運用身體部位、面部表情,在表演中進行識字的方法,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如學習“看”時,我引導學生上講臺表演孫悟空往遠處看的動作,一邊引導學生觀察他是怎么做的,通過觀察學生一下子明白了“把手搭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看”是由“手”的變形和“目”組成的。讓學生動動手、動動腳,表演這些動作,學生不但記清了字形,而且也加深了對字義的理解,在描述人的不同動作時,會選用不同的詞語。
4.謎語識字法
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根據這一特點,把生字編成謎語,可以幫助少數民族學生在猜謎語中識字。
謎語識字教學,幽默風趣寓教于樂,瑯瑯上口,易學好記,學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現漢語課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識字效果,少數民族學生在猜字謎、編字謎的過程中,既識記了漢字,鍛煉了思維,又理解了字義。
二、結合漢字的構造特點,進行識字教學
漢字不同于其他文字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音、形、義、調的統一,對漢字聽、說、讀、寫的過程也就是對其音、形、義、調的認知過程。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少數民族學生從漢字性質和構造特點的角度進行識字,從而有效地建立漢字形與義的聯系,提高識字效率。
1.形聲字識字法。
中國漢字百分之八十是形聲字,形聲字的造字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形旁表意,聲旁表音”是形聲字的構字特點,利用形旁與聲旁學習形聲字是簡便有效的方法。
在識字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夠注意發揮初中學生的想象力,根據漢字的音、形、義特點,利用規律識記生字,不僅能讓識字教學進行的更加順利,而且還能讓初中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力得到長足的進步。
在形聲字的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重分析形聲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湖、海”,“冰、涼、冷、凍”以及“祝、福、祈、禱”,“襖、袖、褲、襪”兩組形聲字的教學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學生區分了“三點水旁”、“兩點水旁”以及“衣字旁”、“示字旁”等形旁的表意功能。我告訴孩子們“三點水旁”表示與水有關的意義,“兩點水旁”表示與寒冷有關的意義;“衣字旁”表示與衣著有關的意義,“示字旁”表示與禮儀有關的意義。學生正確區分了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以上兩組漢字了。
2.會意識字法
會意就是把在意義上可能發生關聯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組合在一起,進而表示一個新的意義。會意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所表示的意義要從字與字組合的關系上顯示出來。會意字從其部件的組合方式上看主要有兩種類形:一是同體會意,如尖(上小下大,表示尖形)等;二是異體會意,如旦(日出地平線,表示早晨)把會意字的組構規律教給學生,學生就能觸類旁通,輕松快樂地記漢字。
三、走出課堂,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1.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引導學生識字。
校園里的告示牌、櫥窗里的宣傳語,過道上的書法作品,辦公室、功能室的牌匾,教室里的展示欄、黑板報等,帶領學生一邊參觀一邊讓其識字。下課時把學生拉到身邊問問:這里寫的什么字?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有意無意地去注意它,很快的他們就會認識很多字了。
2.借助生活中的各種物品識字。
為了增大學生的識字量,我組織學生收集各種物品上的漢字進行展示,在課堂上,指導他們將收集到的物品名稱進行分類展示,比比誰認識的字多,如學習用品類、食品類、藥物類等。課后,他們還將收集到漢字貼在一起,做成了一本本“我的漢字王國”,交換翻閱。通過開展這樣的活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識字的成就感。
3.利用廣告牌、車站牌、廣告語等識字。
生活在信息社會的孩子,無時無處都在跟文字打交道。我引導學生在每天上學、放學的路上,看看廣告牌上寫的是什么,那個商店叫什么名字等。這些廣告詞和商店名等,也許一次記不牢,但上街的次數多了,與那些字見面的頻率也高了,在不知不覺中就記住了。
總之,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識字能力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識字教學既要借助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和生活經驗,又要精心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以提高識字效果,只要注重識字方法的指導,學以致用,就能很好地完成初中漢語識字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