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達
小學畢業班的數學總復習,旨在幫助學生在整體上梳理所學知識,鞏固所學知識,通過查漏補缺完善知識體系,最終提高學生數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但是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么追求面面俱到,要么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統一化、標準化的教學,未能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案。因此,數學總復習作為一種特殊性的課型,一定要避免教師主觀性、隨意性地教學,要基于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有重點、有目標地制定完善的總復習教學方案,讓每個學生在總復習過程中都能實現知識與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明確總復習目標,突出復習重點
小學畢業班的數學復習,由于會涉及學生小學數學學習階段的所有知識和內容,所以總復習的涵蓋面非常廣,加上每個學生的學情又不盡相同,所以如何制定科學的復習教學目標和復習教學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首先,數學教師在總復習目標的制定上,要有層次性和針對性,這是因為不同班級的學情是不同的,而同一班級學生之間的差異也比較大,所以單一的總復習教學目標難以面向全體學生,容易造成部分學生游離在總復習教學體系之外。其次,基于小學數學知識點相對分散而又相互聯系的特點,數學教師可以制定模塊化和對比化的復習目標,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系統整理和對比記憶,加強各知識點在學習與應用環節之間的聯系,提高總復習的學習效率。再次,小學畢業班的數學總復習,要將復習重點放在小學生知識結構相對薄弱的環節,突出重點,抓準難點,優化復習內容。如在“數和數的運算”一節的復習中,數的意義和四則運算的意義是基于內容,是理解的重點,而一些意義、性質、簡算定律的運用以及相關知識的比較與溝通是難點,提高計算的正確率、靈活性則是本節教材復習的著力點,也是一個貫穿復習階段的長期目標。
少講精練,做好對學生的引導
在數學復習課上,教師不能再開展灌輸式、面面俱到式的教學,這是因為總復習課的授課學時相對有限,所以教師應當將更多學習空間留給學生,本著“少講精練”的原則,做好對學生數學總復習的引導工作,要敢于放手,給學生留有空間,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行喚醒與點撥,讓學生敢說、敢做,即便學生會遇到問題或難題,也正好可以暴露出學生的知識缺陷,提高學生數學總復習的針對性。同時,對于數學總復習課上習題的選擇,數學教師一定要選擇學生經常犯錯以及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題目,避免對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或題目進行重復性記憶或訓練,否則只會浪費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例如,對于一些典型例題,數學教師可以進行一題多問、一題多解、一題多用,或者對例題進行變化、延伸,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再者,數學教師要摒棄“題海戰術”的總復習思路,可以針對班級學情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制定有層次性、針對性的復習目標和習題內容,實現對學生的分層指導,這樣更有助于班級學生的共同進步。
查漏補缺,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歸納與總結
小學畢業班數學總復習的成敗關鍵在于如何進行“查漏補缺”,這不僅包括學生在知識結構上的“查漏補缺”,還包括學生在數學思維與能力上的“查漏補缺”。對此,數學教師可以安排一定的綜合模擬訓練,以此來檢驗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果,對于學生犯錯比較多的地方要進行分析、總結和記錄,制定有針對性的復習計劃,這樣可以起到很好的“查漏補缺”的復習效果,促進學生對自身數學思維、解題習慣等方面的不斷糾正,避免重復性犯錯。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綜合模擬訓練中的錯題進行歸納和總結,看自己常犯錯的題型有哪些,對于重復性犯錯的可以建立錯題集,定期進行回顧,糾正自己的數學思維習慣。再者,很多學生反映數學復習課枯燥、乏味,很難實現與個人學習需求的有效對接,所以在數學復習課上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不是很高,也不是很重視對數學知識的歸納和總結以及自身知識體系的完善。這時,就需要教師采取科學的教學評價與管理手段,激發學生的數學潛能,讓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行主動的歸納與總結,并不斷提升個人對數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例如這樣一道習題:在長10米、寬9米的長方形空地上,準備建一個面積是空地一半的花壇,請問你能設計出什么形狀的花壇?針對這一習題,只要教師稍加引導,就會讓學生展開思維和想象的翅膀,尋找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應用到多種圖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從而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有效歸納和總結。
結語
總之,對于小學畢業班的數學總復習,教師一定要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前提下制定富有層次的教育方案,要讓每個層次的學生在總復習課堂上都能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從而有效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讓每個學生在數學復習的課堂上都能學有所長、學有所獲,最后在畢業考試中考取理想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