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華
探究性學習其實質是要求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一種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挖掘學生內在的潛能,自主地完成對知識的構建,并從中獲取探求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發現、發明的心理動機去探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各式各樣的探究活動,親自得出結論,從而掌握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探究性學習還包括探究性活動,這要求教師每節課都要有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意識,可整堂課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也可對教學的某個小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探究過程和結果并重,這樣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才能有所提高,那么如何使探究性學習成為小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呢?
一、設置教學情境,提出探究性問題,激發探索興趣
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找準新舊知識的聯系點,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確定教學的起點。在教學伊始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設置問題情境,提出一定容量和開放度的問題,引導學生關注此問題,并對此問題產生強烈的興趣。如:展示圖形、實物、照片、漫畫、做游戲或進行角色扮演等。提供的這些教學實例和材料都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利于激發強烈的探究欲望,教師便達到了誘發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目的。
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要解答的問題往往都是教師事先設計好的,機械地呈現給學生,學生感受不到為什么要解決這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有什么意義或價值,只是被動地接受和解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缺乏發現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也得不到培養和發展。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的確,問題是探究的起點,沒有對問題的發現也就談不上對問題的探究,而問題往往產生于學生對生活的仔細觀察和思考。因此,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情景之中來探索與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創設情境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富有啟發性、趣味性和挑戰性。創設情境的形式要多樣化,可結合生活創設情景、借助演示或操作創設情景、通過講述故事或事件創設情景、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現場表演創設情景等。在教學中一個好的問題情境往往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求動機。
二、探究性學習策略
(一)創設探究的環境、素材和機會
探究性學習主要是圍繞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來組織學生活動的。因此,探究性學習的關鍵是要把知識的學習轉化為對數學問題的“探究”。這就要求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智能水平,選擇和設計有利于學生“探究”的教學內容,創造性地將教材中的知識結論變成“探究”的問題,讓學生置身于問題情境之中,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主動地參與到探索發現科學知識的“探究”活動過程中去。
在教學中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使數學課堂變成一個有豐富內涵的個性表演舞臺,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各自的思維方式、智力活動水平是不一樣的,因此必須讓學生盡可能經歷合作與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思維過程,合作與交流使學生共同參與、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闊,使學生獲得的概念更清晰、結論更準確,使學生在相互評價中取長補短增強學習信心。
(二)明確問題,展開探索
學習數學知識是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因此明確問題,展開探索就是探究性學習的核心部分。在這一學習新知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點撥、啟發和引導。盡量做到:新知讓學生主動探索,課本讓學生自學,重點、難點和疑點讓學生討論,問題讓學生思考,結論讓學生概括,規律讓學生尋找,知識結構讓學生構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讓學生嘗試操作、自學等形式,放手讓學生決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鼓勵學生選擇自己的方法,獨立地進行探索,當學生取得獨立進展時,教師應給予充分肯定;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應引導其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加強發散思維的訓練。
(三)注重合作探究,在合作中達成共識
合作探究是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的重要形式。在小組討論合作時,教師不是一個旁觀者,而應積極參與到學生中間,這樣既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討論情況,還可以密切師生關系,真正成為學生的合作者。但在實際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弊端。如:部分學生只跟在別人思維后面走,沒有獨立見解,很容易形成思維的依賴性,這有待于教師及時地發現、調節、解決。另外,小組合作要限時限地,從實際出發,讓學生真正地樂于合作。學生間的交流、合作效果如何,取決于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
三、開展實踐,培養探究能力
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習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注重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師要經常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具有生活實際背景的數學實踐活動,通過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根據生活中的事物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使學生體驗到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成功與快樂,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教師可布置一些貼近教材內容,貼近學生認知水平,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讓學生獨自去探究各種解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這些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事物,知道了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加快了學生的實踐意識的形成,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的探究活動貫穿始終,教師在其中發揮應有的組織、引導作用,并親身參與學生的探究過程,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探究的機會,給予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機會和放手讓學生探究的空間。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在復雜的環境中運用探究科學的態度去認識、發現、創造,以適應未來終身學習的需要,實現學習的可持續發展;就能更好地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