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
在小學教育階段,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一方面為教育教學指明了方向,即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核心素養對各個學科提出的基本要求進行教學改革,并通過知識的講解,能力的提升以及情感的融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而保證核心素養的培養與各學科教育之間的契合;另一方面核心素養是達成教育目標和教育實踐橋梁。是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品質和基本能力。核心素養是當今時代下對學校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順應時代潮流,是大勢所趨。
我們常說:“教育就是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活、把學生學習的熱情點燃”。而核心素養是溝通學生學習知識與技能形成的橋梁。它是在數學知識的探究過程中形成的。它具有綜合性、整體性和持久性。它與新課程的目標和教學內容密切相關,對于理解數學學科的本質、數學的課堂教學設計,以及開展數學評價等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本文就和大家分享通過實施課堂多元評價來提升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一些淺見。
一、明確含義找準方向
數學核心素養是達成教育目標和教育實踐的橋梁。是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品質和基本能力。數學核心素養是當今時代對學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順應時代潮流是大勢所趨。核心素養也是人人學習有用的數學,人人在數學中能得到不同的能力和發展的必然要求。學生只有具備了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夠理解數學之美,喜歡數學,熱愛數學。
二、根據學情多元評價
據于此,我嘗試探索通過利用數學課堂學習多元評價來更多的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是口算訓練
在進行口算時,學生的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注意力、反應速度等都在增長。口算訓練配合其他形式的活動可以創造一種條件,以促進學生各類活動即思維、語言、動作反應的積極開展。本學期開展了全校范圍的數學口算比賽,學生參與熱情極高。事后紛紛向老師們詢問比賽成績,這是學生數學學習熱情的一種體現,表明本次口算比賽的目標達成了。
(二)是“生活中的數學”即解決問題
數學來自生活又服務生活,比如我們五年級多元評價中“生活中的數學”部分就是考查了《解決問題》中所學的包裝問題的有關知識。題型的設計就是為了提高學生一題多解,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在新授課時我讓學生回憶生活中有關正方體、長方體的包裝問題。再想一想把5個邊長2分米正方體的商品包裝在一起怎樣最省包裝材料?在思考的同時可以借助手中的學具擺一擺,確定包裝方案。方案確定后,在思考怎樣求出包裝材料的面積的時候,學生的思維大大的被激活了:例如:(1)可以求出5個正方體擺成的長方體的長是10分米、寬和高是2分米,再按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來求。(2)可以數一數擺成的長方體上一共有多少個正方形的面,算出一個面的面積是2乘2等于4平方分米,再乘22就可以了。(3)更值得高興的是:有些學生先算拼的過程中減少了8個面,還剩下22個面,也能求出擺成長方體的表面積。這類題型的訓練對于學生理解生活中的數學更有幫助,從而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還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擔當意識。
(三)是思維訓練
數學學習的核心是數學思維能力。四年級上冊中的《植樹問題》就是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典型章節。學生通過起初學習植樹問題然后拓展延伸到了節假日花盆擺放、安裝路燈、給古樹圍欄桿等,再到鋸木頭這些生活中的各個場合和不同情景。這種舉一反三的數學思維更是數學學習后獲得的一種能力吧。
(四)是實踐操作,理論要聯系實際
因此我們的多元評價中還設置了實踐操作的部分。小學階段典型的時間操作就要數作圖題了。從畫出一條線段到畫出指定角度的角再到畫一組平行線、一個完整的統計圖。這些操作無疑是數學知識內化為數學能力的一種體現也是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設置數學課堂學習的多元評價就是把數學核心素養更加形象化、具體化,讓核心素養的培養更加具有操作性。通過課堂多元評價,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生活還在繼續,有關教育的話題和故事還會不斷發生。我將不斷深入數學核心素養的理論知識,進而更好的去服務今后的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