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紅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領域正在進行著一場意義深遠的課程改革,在這次改革中,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成為其中的重要內容。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要通過學科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學融為一體,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積極探索,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語文教學是母語教學,其重要性自不待言。而語文教學的質量與所采用的教學手段密切相關。因此,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有機結合,是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結構,深化語文教學改革,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有其獨特的意義。
一、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興趣是一種行為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正如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所說:“教人未見益趣,必不樂學。”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信息的載體主要是單一的書面文字,信息的傳遞、呈現方式主要靠單一的口頭講解,盡管老師使盡了招數,但由于媒體的單一性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造成學生注意不集中,反應平淡,學習缺乏興趣和主動性。將信息技術引入教學,實現了從單一刺激到全方位、多通道感官刺激的轉換,其多姿多彩的畫面、美妙的音樂、生動的語言,能把學生的多種感官充分調動起來;而且,這種刺激可以反復操作,彌補了傳統教學中情境一旦消失就無法捕捉的不足。因此,恰當的運用信息技術輔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形聲并舉,音畫同步地同時刺激于學生的感官,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不僅能提高語言文字學習的效率,而且為學生的感官訓練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機會。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能有效解決語文教學的重難點
課堂教學要完成認知目標,就需要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問題,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法有多種,如通過語言敘述、掛圖展示、動手操作、板書解析、講練結合等途徑。然而,當信息技術與之進行了有機的整合,便使陳舊的課堂教學如魚得水,過去老師口若懸河地解說,手舞足蹈地比劃等教學手段立刻相形見拙。信息技術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為動的特點,可以將微觀的過程進行宏觀模擬,把宏大的場景作縮微處理,對瞬息萬變的事物作定格分析,化繁為簡,化枯燥為生動,使教學難點的突破變得順利。
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必然使教學內容從封閉走向開放,必將是促進小學語文課程內容拓展與革新的一個重要因素,能使教學內容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形象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克服了小學語文教學中那些缺乏時代氣息,脫離現實生活,以及由于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的給學生學習帶來的不便,也能從另一個側面解決舊教材中“難、繁、偏、舊”的弊端。
三、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為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美國哈佛大學零點課題研究早已提出,在一定的年齡以前,邏輯思維的發展與非邏輯思維的發展存在相互抑制的關系。小學階段的學生理智發展不充分,情感色彩濃厚;邏輯思維能力差,直觀感受力強,情感是他們活動的動力來源,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們的動機和興趣。在教學中,我們要珍視這種人生命早期敏銳的感受能力,強烈的感受欲望及獨特性,不要急于將這一豐富的感知納入冰冷的邏輯和概念之中,犧牲了孩子天真、熱情的社會感受和審美能力。怎樣保護和發展兒童的感受性呢?創造感染性強烈、富有美感的情境,是一條已經被證實了的有效途徑。李吉林的情境教學就是成功的例證。但是情境教學并非任何教師都能駕馭的,這受到教師自身素質的限制,信息技術恰能彌補這一缺陷。研究事實說明:創造思維通常雖不是實驗后的產物,但一定要通過科學實驗或嚴密的邏輯推理進行驗證。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的豐富的多媒體形式的內容,必將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訓練起到深遠的影響。
四、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為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訓練場所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在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而素養的提高、能力的增強,關鍵在一個“用”字。在用中領悟,在用中發現,在用中創造,這是學好語文的關鍵。
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取決于課堂教學中單位時間內學習活動的質量,教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安排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安排的每一項活動,都必須具有鮮明的目的性和完整的系統性。一切從學生“學”的實際出發,刪繁就簡,集中精力,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提高言語能力,離不開對語言的感受、領悟、積累和運用。因為運用,學生將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感到自身語文能力的差距;因為運用,學生體驗到成功與進步的喜悅,獲得增強語感能力、養成積累習慣、促進語文知識向語文能力轉化的“原動力”。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機整合,大大提高了課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學的節奏,這樣就能節約出寶貴的時間,我們將這些時間還給學生,將語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還到學生的手上,讓其自由地進入運用的廣闊天地。此外,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不能搞閉門造車,應當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多渠道的訓練途徑。如:片段寫作能力的訓練,我們完全可以給學生播放一段或人、或景、或活動的視頻,讓學生充分地感知后,即興寫作。對于寫得好的,通過實物投影馬上投在大屏幕上,便于點評,真實直觀,都是對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進行訓練的有效方式。
綜上所述,針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恰當的運用信息技術輔助小學語文教學,能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為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提供良好的環境,培養了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因此,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優勢,定能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深化語文課堂改革,從而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