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艷
在如今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下,創新理念貫穿于各行各業,特別是處于我國教育行業重要位置的高校教學,更應加強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視,從學生的心理出發,積極引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欲,在保證學生學業有成的前提下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用樂觀向上的心態面對人生、挑戰與壓力,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高校心理學教育存在的不足
教學方式、方法落后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設立了心理學課程,但對心理學的教育卻缺乏足夠的重視,很多高校都將其設為選修課程,教學方式也大多都采用講授法。講授法也都是將教師作為課堂的核心,然后開始“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狀態,課堂氣氛凝重,師生缺乏互動,教師只是一味地講,未能注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有的學生經常跟不上教師的節奏,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學習興趣,致使學生自覺放棄心理學學習。此外,教師過于依賴教材內容,教學過程太過死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完全違背了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的目的。
流于形式,缺乏重視
高校心理學教育應該包含心理咨詢、心理健康培訓以及課后心理監測等。當前各高校間對心理學教育的重視程度有一定差異,特別是目前在心理咨詢與課后心理監測等方面還沒有成功的案例。一些院校過于注重學生的就業問題,教學內容更側重于對學生各項基礎知識的培訓,以致忽視了對心理學的教育。有的院校僅走形式,應付檢查,盡管開設了心理學課程,也準備了專門的心理咨詢室,但并沒有發揮其作用。
學習型社會視角下高校心理學教育發展
優化教學方式
當前,我國高校所安排的心理學課時非常有限,對心理學教育的投資力度也較小等等,這些都是制約心理學教育更好發展的因素。新課程改革提出必須要增強對心理學教育的重視程度,提高心理學學分占有比例,增加課時安排,以實現心理學教育對高校教育的指導作用。除此之外,心理學課堂教學方式要改變以往說教模式,通過活動、音像等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得學生完全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覺改正錯誤,避免心理困擾。
改善評價機制,激勵學生進步
評價機制是高校開展心理學教育的重要內容。目前很多高校設立的評價機制都是針對教師的評價,包含的評價方式也都是以教師為主,但學生與教師都是教學的主體,學與教不可分割。教師選用與日常生活相貼近的教學案例和接近現實的教學方式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另外,教師也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評價,多鼓勵、少批評,特別是在培養大學生性格過程中,要提高他們的自我評價意識,引導他們自我反思,以學生自我評價與自我反思為基礎,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來推進心理學教育的發展。在教學評價期間也要注重加強心理學評價實踐,通過不斷改進評價方式來轉變當前的教學理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狀況不斷創新探索,以促進高校心理學的教育發展。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心理學指導
高等院校開展心理學教育是推進我國心理學發展的重要力量。在開展心理學教育過程中,也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以便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欲,使得學生在學習知識過程中,通過探索提高了自己,使得自己升華到了更高的層面,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心理狀態。對于個別學生,教師也要注重因材施教,合理運用教學方法,以便對每一位同學的心理層面都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的心理,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力,使得他們心理健康發展。站在學習型的角度看待高等院校心理學教育,就需要從心理學的理論與創新角度出發,讓學生對世界與生活有更高的認識,讓學生的心理發展與心理學習知識緊密結合,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性。
加強信息媒介傳播的控制,凈化校園網絡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類型的媒介層出不窮、形式多樣,國家應提高對這些媒介傳播的監管力度,從根部治理,嚴禁對學生心理層面有負面影響的媒介信息進入學校網絡,讓學生多接觸有益于身心健康發展的正面思想,為高校創建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目前各種類型的傳輸媒介層出不窮,廣播、雜志、電視、網絡等媒介形式中存在太多危害社會穩定的內容,國家應聯合相關執法部門打擊這些不良媒介的產生與傳輸,加大監管力度,傳播一些有益于人們身心健康發展的信息,讓高校校園充滿正義感,不被腐化的社會環境所影響。另外,學校也可帶領學生了解一些名人名事,請一些知名人士到學校開展座談會,讓學生多與這些人接觸,這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至關重要。
結語
總之,高校不僅要注重專業技能與理論知識的專業培養,還需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高校要提高對心理學教育的重視程度,提高心理學在高校課程安排中的地位,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提高心理學教育的實效性,從而為國家培養身心健康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