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晅 曹創業
新課程改革是對課程的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環節進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課程的功能,而課程改革實施的關鍵是教師,再好的課程如果沒有教師的實施也是無法繼續推進的。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素質和技能的要求較高,要求教師從教育觀念、教學方式、教學行為、教學策略以及角色意識進行改革,因此教師培訓顯得非常關鍵。而教師校本培訓的目的是為了更新教師的理論知識,同時也給教師帶來最新的教育動態和知識。因此,應及時更新教師落后的教育理念和知識技能結構,積極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求,達到新課程改革的標準。
普通高中教師校本培訓的內容
課程改革是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的關鍵,通過課程改革使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及教學技能上都會有所提升。通過培訓,教師能積極參與各類教育研究課題,在理論上和教學實踐中都能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提高。普通高中教師校本培訓的內容如下:
健康的身心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學生成長的導師和典范,因此教師具備健康的身心極其重要。教師強健的體魄給學生以活力感,帶給學生朝氣蓬勃、積極向上之感,而健康的心理更是積極面對工作生活中困難和挫折的關鍵。教師擁有健康的身心才能保證他們在工作中精力充沛,同時具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在教師培訓中就要十分重視對教師精神素養的培訓,保持一顆樂觀健康的心靈是教師必備的身心素質。
專業知識素質的培訓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是與時俱進的,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才能具備專業的知識素養。培訓內容包括教師的專業知識、現代課程理念和文理兼通的知識結構,同時還要培訓教師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這樣才有利于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傳授專業的知識技能,同時也能教育學生具備新時代青少年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素養。
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
教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能力。教師具備駕馭課堂和學生的能力才能夠給學生傳授知識并教育學生。通過培訓,教師逐步完善課堂教學能力、教育能力、組織和管理學生的能力及心理疏導能力,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和學生融洽相處,并且就學生的問題進行教育溝通。目前教師培訓的內容大概分為以下四類:
一是通識課程類,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主要內容,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教師職業道德和職業修養、新課程的理念。
二是公共必修課程類,包括政治思想教育與師德修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
三是專業必修課程類,包括新課程標準解讀、學科教育理論與實踐、專業知識的更新與擴展、教育教學技能和現代教育技術。
四是專業選修課程類,如教育科學研究。
普通高中教師校本培訓策略
傳統的高中教師校本培訓策略就是將教師集中起來進行教育理論的培訓,這種培訓是抽象而枯燥的,那么有效的教師校本培訓策略是什么呢?
專業培訓
教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和修養,使學生成為有用的人才。通過師德修養培訓,教師的言行標準要符合以下內容:熱愛學校、熱愛學生、有教育責任感、為人師表。可以說,師德水準的高低決定著教師的責任心和事業心,而這些師德修養是教育學生的關鍵和核心。因此,可以借助于一些實踐性活動進行教師師德修養的培訓,例如和同行交流、參加學術會議、參觀教育基地等。同時教師還要通過參加各類教育教學會議和專業培訓班來更新教育理念、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
自主發展
教師是和人打交道的職業,是解決復雜情境中復雜問題的工作,因此教師的專業能力培訓就要注重培訓教師在教育情境中的反思、選擇、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密切關注教師的個人成長,使得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逐步具備有別于“公共知識”的“教師個人知識”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獲得可以借助于各類課程的進修或者學習。教師在工作過程中和學生共同成長,在管理班級時要學會處理問題,同時也要學會和學生相處,最關鍵的是在和同事相處的過程中提高團結協作和自我反省的能力。
結語
課程改革的核心是教與學的改革,衡量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是教與學結果的變化,也就是經過新課程改革,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態度及教學技能是否和過去有所差別,學生的學習態度、興趣、學習質量及學習結果是否也有了較大的變化。通過教師校本培訓,能夠積極改變教師的教學態度,并且進行專業知識更新及教學技能方面的提升。同時,教師培訓是教師形成教育新理念、增強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對教師的職業生涯有著關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