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禎
在目前初中語文教育中,語文教學屬于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對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發(fā)展,讓初中語文教學各個方面都有了巨大進步和發(fā)展,同時也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均為教師教學,學生機械聽課,這種教學方式使得教師和學生都很辛苦,而教學效果卻不佳。在新課改要求下,教師必須要改變這種教學手段,采取有效措施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夠獲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成果。因此,探究初中語文教學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具有實用價值。
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意義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采用自主學習能夠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通過教師構建趣味語文教學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發(fā)現及解決問題。在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就能夠從被動學習轉變到主動學習,從而實現教師引導教學的真正目標。總體而言,采用這種教學模式的意義體現在如下兩點:
提高課堂趣味性,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傳統(tǒng)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以教材為主,單一采用教材與板書開展教學,導致整個教學過程籠罩在沉悶中,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極難全身心投入學習。而自主學習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幫助教師解決教學相關問題,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積極主動開展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學生養(yǎng)成了自主學習習慣,就會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中,通過交流式、自主式及探索式學習,繼而提高學生合作創(chuàng)新能力。這樣學生就能夠真正了解語文知識的本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語文知識的綜合能力。
初中語文課堂開展學生自主探究策略
從前面分析來看,在初中語文課堂上開展自主探究,不僅是新課改所需,更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所需。如何激發(fā)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是初中語文教師探究的重要課題。筆者結合自身體會和教學經驗,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自主探究。
營造民主氛圍,加強學生探究意識
在新課改教學目標中,將情感教育、知識與技能和教學過程與方法作為終極教學目標。在素質教育時代,語文教師就必須要依據學生心理特征及實際水平,構建融洽師生關系,營造出民主教學氛圍,加強學生主體探究意識,讓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積極開展自主探究活動。要想實現自主探究活動,首先就要構建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樣能活躍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產生主動性與積極性,取得極佳的語文教學效果。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就必須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打破以教師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模式,突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處于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自主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語文課程教學質量。
設計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初中學生雖然具有一定思維能力,但好奇心比較重。因此采用問題教學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讓學生充滿疑問地去主動探究,從探究中滲入教材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合理設置懸念,要將內容中的重難點非常巧妙地設計成問題,當然這些問題必須要具有探索價值,以此誘發(fā)學生的探究動機,引導學生走進問題主動探究,再通過探究深入語文文本,走進作者內心世界,通過學習與作者間產生情感共鳴。
比如學習“皇帝的新裝”內容時,教師可提出這種問題:“皇帝新裝屬于一件什么衣服呢?當出現新面料時,老大臣、皇帝及誠實的官員都經過了幾次察看,這些人在現場有什么反應?當最后一個小孩子說出真話,接著所有百姓也跟著說出真話,試想皇帝會有什么表現?”通過設置這種問題,就能吸引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有目的性地開展閱讀并進行獨立思考。當學生閱讀后,教師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思考,可再次提出各種問題:“面對這本就不存在的衣服,從皇帝、大臣直到百姓,居然沒有人敢說一句真話,大家能不能分析其原因?”通過這種問題將學生思維推上另一個高潮,讓學生更深入地探究文章的本質。
借助實踐活動,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的空間
在語文課堂上,教學不能只局限于課堂,在課外擁有更大的空間,并且課外實踐活動可讓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從課外活動中學到許多知識與能力。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除了合理利用課堂教學外,還要注重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創(chuàng)設更廣闊的空間。
例如要求初中學生在課余時間去收集廣告或各種節(jié)目中的經典臺詞;或者在學習戲劇、小說等各種題材作品時,學生可依據對作品的理解進行改編,要求學生自導自演等;當然教師可結合教學具體內容,設計一些辯題,要求學生對辯題展開辯論等。通過這種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不但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有效豐富學生課余生活,還能有利于學生通過各項活動更好地展現自我,從而更加廣泛地拓展自己探究的崗位,這樣才能有利于加強學生自主探究意識,促進學生個體發(fā)展。只要學生養(yǎng)成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課堂上就會不由自主地進行運用,從而能夠更好地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