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維
初中是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最佳時期,在初中語文教學上要突出課外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將課外閱讀教學納入課堂教學中。傳統的語文教學,教師講解的內容被局限在語文教材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完全是照本宣科,學生被動地接收教師所講解的內容。而課外閱讀很好地將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發展到課堂之外,通過課內外閱讀結合,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培養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內涵及重要性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內涵
課外閱讀是與課堂閱讀相對應的,課堂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延伸。而課外閱讀教學則指教師通過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課外時間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面。教師相應地減少學生的課后作業時間,讓學生有更充足的時間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另外從對課外閱讀的概念界定來看,課外閱讀是語文課外的一種活動,是學生通過在課外時間閱讀雜志、書籍、影碟等加深課堂內所學的知識。課外閱讀旨在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學習,培養其主動學習的能力。課外閱讀是指課堂之外的時間進行閱讀,而課外閱讀的讀本是指教材之外的讀本。將課外閱讀引進教學體系中,即教師在課堂上將課外閱讀引進來,通過非教材的閱讀,讓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有利于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
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通過課外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課堂知識之外,還能進行閱讀知識的學習,并且學生可以將通過閱讀所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并從實際生活中獲得新的知識,這樣循環往復,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鍛煉表達能力
課外閱讀教學的讀物是除語文教材之外的書籍、雜志、影碟等,教學內容的增加,學生的知識面自然就得到了拓展。閱讀除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以外,還是學生與人交流以及寫作的基礎,只有大量的閱讀積累,在交流和寫作中才不會顯得捉襟見肘,從而鍛煉其表達能力。課外閱讀彌補了課堂教學時間上的不足,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閱讀,從而學會語境的創設、語句的調整以及情感的表達等,在寫作時能夠把握住中心思想。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健全人格
初中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時期,所以教師在初中階段一定要關注學生的人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閱讀一些正能量的讀物,讓學生從讀物中體會人生哲理,潛移默化間學生的言行舉止和思想就會受到文章中人物的影響。在保證學生閱讀品味的基礎上,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現狀
教學前期準備不足,力量分散
教學前期準備不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對課外閱讀教學的態度不一致。很多教師認為在初一階段學生學習壓力較輕,可以適當繼續課外閱讀,初二階段就需要相應減少了,初三階段面臨中考,就不需要進行課外閱讀教學;第二個方面,硬件設施不完善。開設課外閱讀課程,需要備齊初中生必讀書目,并且做到人手一本,但是在現在的課外閱讀教學中,閱讀讀物很少;第三個方面,缺少良好的閱讀氛圍。由于現階段語文教師教學任務繁多,除了工作之余,業余時間很少,教師就很少進行課外閱讀,沒有起到榜樣作用。教師自身對課外閱讀重視不足,自然無法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
忽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論指導
目前在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中,嚴重忽視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論指導,導致初中生的閱讀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其原因在于書籍的來源方面以及閱讀觀念方面,比如來自農村的學生,由于書籍來源途徑少以及小時候對閱讀的重視程度不足,所以在閱讀水平上明顯要低于縣城的學生。另外,在學校中課外閱讀更多地傾向于形式而忽略了內容,很多學校將課外閱讀與節目相掛鉤,要求各班級組織一些關于文藝方面的演出,從而導致課外閱讀是為了節目而服務,忽視了其本身的作用。
教學形式化嚴重
為了應付教育要求,很多學校都是放任學生去進行課外閱讀,而沒有進行相應的指導。很多學生在閱讀中會經常出現“該如何進行閱讀”“閱讀哪些書籍”“遇到問題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解決”等問題。沒有教師進行指導,學生毫無頭緒地進行閱讀,缺乏思考。
在問到如何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教學相結合時,很多教師的答案都是模棱兩可,這就表現出,在課外閱讀教學中教師很少去進行指導。
缺乏科學合理的監督和評價
在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檢查的過程中,教師的重心放在了對學生閱讀行為的檢查上,很少對學生的閱讀效果進行檢查。學校會定期抽取幾位同學進行檢驗閱讀成效,但是提出的問題都是比較片面淺顯的,無法評價一個學生的閱讀好壞。監督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學校一般會采取換班監督。而教師間為了不傷和氣,對于學生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檢驗結果幾乎都是高分甚至是滿分,這樣的檢驗結果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策略
借助多方力量,助力教學
善用圖書館和書店
在當前的教育下,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越來越大,獲取書籍的途徑也越來越多。比如圖書館和書店,有很多圖書、報刊、音像等等資源,因此教師和家長要多帶學生去圖書館和書店閱讀。并且圖書館的閱讀氛圍不錯,將學生置于一群熱愛閱讀的人當中,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非常有幫助。但僅把學生帶進圖書館還不夠,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如何去閱讀。在書籍的選擇方面,盡量選擇不同類型的書籍,每種類型的書籍都挑選一些經典作品。在閱讀方式上,要引導學生安靜閱讀、深入思考。
重視家校合作,一致引領
在學生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家長都需要做好榜樣作用,利用學生對教師和家長的敬畏心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去積極閱讀。另外,教師和家長還可以進行合作,共同促進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師需要發動家長的力量,讓家長對學生的閱讀進行監督。同時,教師和家長之間要保持密切的聯系,以便清楚地了解學生平時的閱讀行為、閱讀時間和閱讀情緒等,從而根據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家長和教師一起出謀劃策,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
加強指導,落實課標要求
書籍選擇要確保品位、數量
正確選擇書籍不僅能夠減輕學生的閱讀負擔,又能保證學生的閱讀量。首先,教師給學生推薦的書籍要符合課程標準;其次,書籍要符合初中生的發展規律,初中階段的學生既有小學時期的童真,又有少年的心態,所以選擇的書籍要幫助初中生塑造人格素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再次,所選擇的書籍要符合學生的生活,學生對身邊的生活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如果書籍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就好比讓學生進入了一個陌生的世界,會產生不安的心理;最后,推薦書籍的時候要保證作者、書名、出版時間的準確性,以免出現混淆。
閱讀計劃要完整、可行
制定閱讀計劃可以讓學生有計劃地進行閱讀,知道在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事。在當前學生課外閱讀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閱讀時間太少,所以教學需要針對這一情況,同時結合閱讀目標及學生的情況,為學生制定一個完整可行的閱讀計劃。
閱讀計劃的制定,需要確定一個時間段,比如一個月、一個學期、一個學年等,并且分配好課外閱讀的時間。除此之后,教師還需要對閱讀方式、閱讀內容和閱讀進度等方面提出相應的要求,從而確保閱讀計劃落實到位。
構建模式,保障教學實施
課內外銜接教學
課內外銜接就是利用課堂時間進行課外閱讀,發揮課外閱讀對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在課前幾分鐘,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一些經典的閱讀材料,不僅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課外集中到課堂上,而且加深學生對經典閱讀材料的記憶,從而為整節課的教學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另外,不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外閱讀教學,教師應該將兩者放在同一位置上。課外閱讀是課內教學的延伸,將課外閱讀教學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打破了課內教學資源的局限,使得課內外互補。
固定課型教學
固定課型教學與課堂教學的區別在于,課堂教學是利用課堂的剩余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教學,而固定課型教學的時間與內容都是固定的。目前固定課型教學一共分為三種方式:
第一種是讀物推薦課。學生通過別人推薦,閱讀更多更全面的書籍,從而吸引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第二種是讀書指導課。讀書指導課在于教授學生閱讀的方式,能夠讓學生針對不同的書籍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
第三種是讀書匯報課。學生通過閱讀課外閱讀,提交一篇閱讀體會或者是閱讀筆記,并在課上進行交流。
發展性評價,反饋教學效果
分層次、多角度評價
由于學生的閱讀水平存在差異,所以在對學生的閱讀進行評價時,需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對于閱讀速度較慢、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主要對其閱讀態度進行評價,而對于閱讀速度快的學生,主要對其閱讀量和閱讀效果進行評價。另外,評價一定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如閱讀量、閱讀效果、閱讀體會等等,這樣才能使得評價公平公正。
分時段、分主體評價
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評價,要分不同的時段,評價時段主要有讀書交流課、平時閱讀、周末閱讀和閱讀課等。相應的,在不同時段,評價主體也是不一樣的。課外閱讀評價需要大家一起配合,教師可以發動家長的力量,讓家長督促學生的閱讀時間、閱讀書目、閱讀計劃是否按照正確的標準進行,這樣才能為評價提供可靠的依據。
結語
總之,當前教育中,要求教師不僅需要重視課堂教學,還需要注重課外閱讀教學。課外閱讀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激發閱讀興趣以及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等,這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都是有幫助的,所以將課外閱讀教學納入課堂教學中非常有必要。但是想要達到這些目標,就少不了教師的作用。教師需要改變觀念,重視課外閱讀,并樹立起榜樣作用,從而帶動學生進行課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