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小學美術教學中要加強與生活上的聯系。這種生活化的教育教學活動,有利于幫助學生找到美術獨有的魅力,能夠充分地激發出學生在學習中的興趣,達到提高學生素養水平的效果。但現實的情況是,現在的美術教學都只是強調讓學生學習繪畫的技能,去臨摹一些作品,而忽視了美術教育中的生活化,也偏離了教育生活化的主題理念。
現代小學美術教育生活化出現的問題
過于強調美術專業性,脫離實際生活
在現代化的美術教學過程中,因為總是過于強調美術的專業性,導致了美術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缺乏多樣性和綜合性。這就證明了,現代的美術教育普遍存在著與實際生活脫離的現象。這種沒有生活化的美術教育,不能夠很好地激發出學生個人對美的想象力。在進行小學美術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總是強調美術的專業化,因為小學生的思維還很簡單,所以應該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因此,教師應該在一定的程度上淡化美術的專業化理念,要強調美術在生活中體現出的魅力,通過從教學內容的本質著手,注重于美術理論與生活的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達到“玩”美生活。
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缺乏對生活的體驗
一切藝術的靈感都來源于生活,但是在現代化的美術教育教學中,由于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生活化的有效指導,這就導致了學生未能夠很好地把美術的內容和生活有效地結合起來。而學生缺少對生活美的視野和接觸,就導致了學生不能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感受到美術獨有的魅力。在現實生活中,處處充滿著美麗的事物,而教師如何能夠正確地引導學生看到生活中的美、發現生活中的美,還需要進一步去探索。另外,在進行美術內容的教育上,由于教師比較缺乏對生活情景進行問題創設的能力,就導致內容過于乏味空洞,學生無法產生學習的興趣。
美術教學過程中,對生活化不夠重視
在應試教育的弊端下,學生隨著年紀的增長,學業的壓力也在不斷地增加。同時,大多數的家長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過于強調分數的重要性,進而就忽略了對美術的學習,學生的家長們也沒有能夠認識到美術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學生通過對美術的學習,不僅能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同時美術課堂還能夠具備一些其他學科沒有的優點。比如,學生能夠得到身心的放松、能夠提高學習積極性等。學生日常學習的課堂就是一個生活化的場景,教師在進行美術教育時,一定要強調生活對美術創造的重要性,從而豐富學生的思想創造力,保持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小學美術教育生活化的措施
小學美術教育以實際生活作為出發點
進行小學美術教育,第一點就是要通過以實際生活作為創作的出發點,有目的地去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教師可以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有目標地引導學生進行美術創作,比如:美術的創作造型、美術材料的合理運用、美術色彩的調配等。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積極地參與學生的創作中,與學生一起進行創作。比如:一些小飾品的制作、家庭小禮物的創作等,讓學生能夠在整個美術創作的過程中,感受到美術獨有的魅力和作用。除了一些小飾品的創作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對自己所在的班級進行裝飾等,讓學生充分地發揮出個人的想象力。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集體的美術活動,為學生搭建起一個學習氛圍良好的環境,這個平臺可以集學習、展示、交流為一體,充分地調動起學生對美術的學習激情和設計熱情,激發學生對美術的想象能力,讓學生在實踐生活中就能體驗到美術帶來的快樂。
小學美術教育課堂需要具有生活化
小學美術教育的課堂需要具有生活化,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不能只是改變教學的內容,還應該改變傳統模式的教學方法。不能只是大量講解美術的專業化和美術的抽象化概念,以及美術繪畫的技能等,而應該在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巧妙地利用起現有的生活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夠時刻感受到美術是無處不在的,更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除此之外,在進行小學美術教學教育的設計中,教師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美術的創作,讓學生通過自己獨有的方式去進行創作和創新,以此來激發出學生個人對美術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結語
我們所說的“培養核心素養,‘玩美生活”,是指在進行小學美術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地以學生為教育的主體,以學生的生活背景為教學的方向,以學生的生活為教學的基礎,通過利用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熟悉度,把美術與現實相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深刻地認識到美術的內涵。
在進行小學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主動地對身邊的生活資源有效利用,使得美術能夠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能夠感覺到美就源自生活,讓學生能夠以更加朝氣的精神狀態去學習美術,并在美術中得到享受的樂趣,讓美術豐富學生的童年,讓學生能夠把美術運用到日常的生活中,進而激發出學生對美術的持久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