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平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語文教學涉及內容較廣,與實際生活的聯系緊密,初中語文教學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階段。新課程改革也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積極更新教學理念,革除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初中語文教學在整個初中階段的教育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不僅為學生高中階段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對學生的實踐生活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和小學語文相比,初中語文在知識結構和培養目標上都有很大的差異,教師要利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盡快調整思維方式,進入到初中語文教學的軌道中。初中生的思維往往比較活躍,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為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應該采取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愛上語文,增強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初中語文多元化教學法的內涵
初中語文學習的內容豐富多樣,教學方式也應當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使教學內容通過最合適的方式展現出來。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從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地講授知識,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其中蘊含的基礎知識、思想內涵和方法技巧豐富多彩,因此,學生絕對不能以單一的思維模式進行語文學習,必須從多樣化的思維出發,對同一個語文學科現象要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增強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
對于教師而言,多元化教學意味著在教學中要不斷利用不同類型的教學方式進行知識傳授,全面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進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多元化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意義
豐富課堂模式
應試教育帶來的影響深遠,盡管素質教育理念已得到深入推行,但還是有很多的學校和教師主張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使語文教學難以達到新的教學目標。反之,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開展語文教學活動,能夠掙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通過多樣化的方法鍛煉學生各方面能力,使語文課堂更加豐富有趣,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喜歡接觸新鮮事物,單一的教學方式容易讓學生感到乏味無趣,對內容的學習興趣降低。而采取多元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感到不一樣的樂趣,在不同的形式中對知識產生不一樣的理解,并且語文知識在不同形式的演繹下能突顯出不同的獨特魅力,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自然能夠獲得提升。
提高教學效率
多元化的教學形式使教學過程更加豐富有趣,能夠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的注意力也能更加集中,利于發散思維,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教師在相對靈活的教學設計中也能迸發出更多的教學靈感,使教學活動更加精彩,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配合度會更高,語文教學效率也能得到更有效的提高。
多元化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多元化教學不是一個抽象的理論概念,而是要根據具體環境進行靈活變通,因此要結合當代學生的學習特點,充分吸取傳統語文教學課堂的經驗教訓,實現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轉型。筆者從多個方面入手,初步探索多元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背景導入,優化教學結構
語文是一門體系龐大、知識結構間聯系緊密的學科,在學習一個新的知識內容時,必須要提前做好一定的準備工作,才能更加深入透徹地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隨著學習任務的加重和學科門類的增多,初中生的學習時間越來越寶貴,漸漸忽視了課前預習這個環節,教師在課堂上也沒有充足的時間留給學生預習,學生便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進入正式的課程學習,因此在缺乏一定知識背景的情況下,很多環節無法在課堂上展開,課堂教學質量不高。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中運用好前置教學法,首先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一定的預習任務,讓學生在上課前做到三點:第一,掌握課文中出現的生詞;第二,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課文的基本常識和寫作背景;第三,通讀課文,掌握文章大意和基本思想,督促學生務必在課前完成好這些要求,以便在課堂上進行更有效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解決自己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分組學習,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在課堂中處于主體地位,素質化教學也強調了這一理念,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分組學習的形式就是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增強學習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有爭議性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得出最終的結果,讓學生充分融入課堂教學之中。一方面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思辨能力和判斷能力,另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學會傾聽不同的觀點,通過借鑒他人的觀點來優化自己的想法,不斷提升思維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分組學習不應只有討論的過程,應鼓勵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發表自己的觀點,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辨能力。
加強引導,實現進一步突破
新的教學方式中,教師要始終發揮好引導作用,把控課堂教學節奏,指引學生達到最理想的學習效果。在教學活動正式展開前,教師要引入相對有趣的話題來導出將要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的思維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責任意義則更加重大。教師要以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來創設出與課文內容相符合的情境,或者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一段視頻、音樂或者圖片來引導學生進入有效的學習情境中,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其次,教師要進行啟發式教學,通過一個個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最終獲取正確答案。教師還要不斷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展現自我,引導學生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獲得思維上的創新發展。在課堂的尾聲階段,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內容進行總結,使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性記憶。
參與實踐,提升創新能力
語文學習并不是一門抽象的學科,而是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在課堂上,語文實踐表現在習題訓練和語文作文上,而在實際生活中,語文實踐則體現在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上。對于初中生來說,這兩種類型的實踐能力都非常重要,對個人的未來發展有重要意義,必須采取有效的方法以提升實踐能力。首先,在課堂上,教師需要給學生傳授語文知識運用的技巧,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加強素材積累,通過一些有趣的活動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應用能力。比如,可以讓學生針對當下熱門話題開展辯論會,可以以教材中出現的思想為主題開展一場小型的演講比賽。在課堂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形式更加多樣的活動,鼓勵學生去感悟大自然,體驗生活,通過直接的觀感獲取更多的寫作素材,激發自己的寫作靈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語言藝術,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初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初中語文教師要把握多元化教學的內涵,用多元化的思想指導教學活動,在課堂上注重教學方式的靈活性與多樣性,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以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課堂上注重對學生的引導,運用正確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主動創造能力,進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語文文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