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林
隨著國家的發展,民族意識的加強,我們對自己的文化越來越重視。古詩詞是反映文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學校的課程設置中的比重也會越來越大。教育傳播文化、發展文化的特點,必然在文化傳承、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本文從小學語文中古詩詞的教學策略上著手,從而提高學生的詩詞素養。
提高課堂興趣
一堂課的好壞,不僅僅是教師在這節課上傳授了多少知識,讓學生學習了多少字詞,更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感受到了什么,學生對這節課的體驗是什么樣的。古詩詞的教學首先就是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防出現學生產生抵觸學習古詩的心理等這樣的情況。
用詩詞的典故導入,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小學生以直觀思維為主,語文教師要利用學生這一心理特點,以古詩中的相關故事開頭,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用重陽節登高的這一習俗,導入古詩的學習,并為古詩的進一步學習做好鋪墊。
用詩詞中的畫面,帶入學生學習
小學生愛想象、愛幻想,發散性思維比較好。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古詩中描寫的畫面,把學生帶入到課堂學習中來,讓學生們去想象,然后出示相關的圖片,使學生進入到詩詞描繪的畫面中。如,學習《詠柳》這首詩,先讓學生想象“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畫面,再引導學生闡述自己頭腦中的畫面是怎樣的,然后教師再詳細地講解,學生對這首詩的學習欲望就會更加強烈。
課堂教學模式多樣化
傳統的古詩詞教學大多數是教師把詩詞中的生字解決,把意思講解清楚后,就讓學生一遍一遍地誦讀,以至于達到教師想要學生背過、熟記的要求。這樣很容易導致學生不愿意學習古詩詞,同時也使學生失去了體驗古詩魅力的機會。教師要想改變這樣單純枯燥的課堂模式,就應該使課堂教學模式多樣化,發揮古詩選入教材的真正意義。
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幾種教學方式,為古詩教學的探討提供一種選擇。除了課堂上的多種形式的誦讀,還可以嘗試小組詩詞學習比賽、詩詞朗誦比賽、講詩詞故事等方法,讓學生把對詩詞的理解表達出來,用學生的思維方式來學習古詩。此外,特別注意對小學生的獎勵制度的完善,除了小貼畫等獎勵外,還可以讓學生輪流當詩詞小教師,來為同班學生們講解古詩,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使用“思維導圖”這一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詩詞。同時,學生在學習時,還可以親自動手制作自己對詩詞理解的思維導圖,讓學生真正進入到古詩的文本中來。
此外,要正確對待學生的背誦,在思想意識上,要改變看法,對我們中國千百年傳承下來的背誦學習不能全部否定。背誦、吟誦也是培養語感的重要方法。而古詩詞具有形象生動、朗朗上口的特點,古詩的讀、說對培養學生節奏感有很大的幫助作用,這一點是其他現代文所無法比擬的。因此,我們教學方法不能僵化,要有指導和方法。
最后,在古詩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復習,讓學生在一個學期內循環學習,不同學段循環學習。要巧妙運用“艾賓浩斯”記憶曲線來學習古詩,真正在教學中實現學生的“學而時習之”。
家校聯合教學
古詩的學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這也正符合語文學習的特點,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學生的文學素養是逐漸沉淀、潛移默化的。學生古詩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僅僅受學校教育的影響,家庭教育對學生學習古詩詞也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學習、生活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學校和家庭要共同培養學生,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就古詩的學習而言,家校之間應該建立積極的合作,充分發揮家庭這個重要因素的積極作用,幫助學生來學習和積累古詩。學校可以適當地利用家長會,使家長意識到學生學習古詩的重要性,闡述學習古詩對文學素養培養的必要性,同時向家長介紹和培訓學習古詩的各種方法。 如: 家長可以以“游戲”的方式和孩子進行學習活動。
增加學生參與度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一種活動,缺一不可。而在這個活動中,作為受教育者的學生,只有真正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并在教師教學的基礎上建構出自己的學習體系,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活動的進一步發展。
對于古詩的學習而言,只有學生自己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經歷,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才能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才能與古人進行對話。如,學生在學習《詠鵝》這首詩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看一些鵝的圖片,或者讓學生描繪所見到的鵝的神態,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曲項向天歌”。還可以通過學生繪畫、描述、制作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參與進來,真切地感受古詩,更好地學習古詩。
結語
課程改革以來,小學生要求掌握的詩詞篇目有所增加,學習古詩詞的重要性也相對提高,對教師的古詩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一線教師在教學方式和策略上善于創新,進行多樣化教學,同時還要不斷學習最先進的教學理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小學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從低年級就開始培養學生的詩詞素養,同時在教學實踐中真正地對古詩教學做到游刃有余,為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