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娟
信息化技術成為小學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很多語文教師都已將信息化融入教學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參與教學主動性不強的問題。然而,有時教師運用信息化課件的方法和手段存在一定問題,使得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將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有機融合,來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實現教學的立體化。
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基礎
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
心理學認為,人們接受知識最為有效的方式是視覺、聽覺等。信息化課件主要就是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刺激,實現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效率提升。運用信息化課件之后,這種講解更加方便直觀。運用動畫和視頻,進一步具體展示出一些事物,這樣通過感官的有效刺激,學生對知識點能及時地了解和學習,學習的效率將大大提升。
提升語文教學的維度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點的時候,受到方法的限制、學生的接受能力限制等,每節課語文教學的知識點講解有限、教學速度受限。而信息化教學可以有效提升語文教學的維度,使得更多的知識點的教學可以通過信息化教學方式實現。這種教學方式可以節約教師大量的板書、畫圖的時間,將更多的時間用在講解上,使得學生更為主動地拓展學習的維度。
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的問題
形式大于實際
一些教師習慣將教學內容運用更多的動畫、視頻展示給學生,主觀地認為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認識和理解。其實這種過于形式化的信息化教學可能使得他們在學習中沒有更多地關注知識點,而是去關注動畫和視頻,學習的重點不夠突出。很多學生都被幾分鐘的視頻吸引,一旦結束,他們的學習關注力也就結束了。
運用信息化的方法不多
一些年輕的教師在運用多媒體課件、微課等教學手段的時候,存在教學方法單一、沒有將信息化課件這樣的教學手段運用到位的情況,教學的有效性難以體現。例如:一些教師在操作信息化課件的時候,需要去操作電腦,注意力有一定程度集中在電腦的操作上。在課堂上,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存在一定的微表現。如果教師注意力更多集中在電腦操作上,那么對學生的那些微表現便觀察不到位,導致對學生的情況掌握不足,教學將不能有效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學的有效性會大打折扣。
制作信息化教學的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一些教師在運用信息化教學軟件的時候,還存在著一些操作的誤區,對一些手段和方法掌握不夠熟練,制作出來的信息化教學課件相對比較粗糙,吸引學生的能力不足。存在兩種極端的情況:一種是教師將課文上的知識點整段整段地搬到課件上,加上一些插圖,沒有讓相關知識點“動”起來,教學的趣味性不能有效體現;另一種就是教師將課件做的全是動畫,缺少知識點的總結歸納,這樣的信息化課件容易凝聚學生的注意力,然而沖淡了對知識點的講解,教學的效果不佳,學生不能有效掌握相關知識點。
信息化與傳統教學有效結合教學的具體措施
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對小學語文知識的學習,有著自己的想象和興趣點。教師需要順應他們的這種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課件,使得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效進行自主提問。在小學階段,語文有很多文章組成,課文都具有很強的閱讀吸引力。因此,教師可以運用信息化課件,讓學生自主地去學習,從而不斷解答自己提出的問題,滿足自己的學習期待,構建積極的學習習慣。例如:學習《小蝌蚪找媽媽》一文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化課件,設置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問題去學習,這樣學生將對課本有著更多的期待和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將得到有效提升。在課本中,學生可以根據問題,進一步捕捉到知識點的脈絡,被課本精彩的表述所吸引,構建語文學習的興趣點和積極性。通過問題的解答,學生將實現自我求知、探索,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不同的學生對語文知識點有著不同的喜好,教師需要充分尊重他們的這些學習喜好。在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整篇文章進行學習,使得學生對所有知識點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和認識。然后,教師需要進一步拓展他們進行對不同喜好部分的研究,引導他們表達出對這一部分內容的理解和認識。最后,讓學生針對自己研讀的部分進行有效闡述,表達他們對這一部分內容的理解和認識,教師再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另外,當學生理解存在偏差的時候,教師要及時給予糾正,當學生回答正確的時候,教師要給予鼓勵和肯定。
有針對性地制作信息化課件
首先,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我們應該選擇不同的信息化課件,有的適合動畫多一些,有的適合音頻多一些;其次,不同的學生情況也不同。一些學生適合邏輯性較強的教學方式,教師就需要少選擇一些動畫視頻,多制作一些邏輯圖在課件上;最后,教師掌握信息化課件的能力和水平也不同。教師需要根據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盡力而為,讓自己的課件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