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鳳
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合作小組成員分配不合理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首要前提是對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小組劃分。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往往忽視小組分工合作對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導致小組合作學習的授課模式在班級不能有效地開展。
例如:大多數語文教師在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往往為了方便,以學生座位的遠近進行小組劃分,沒有充分考慮小組成員的學習水平與性格特點,導致小組合作分工的學習模式不能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發揮其作用。
教師課堂角色沒有得到及時轉變
現階段受傳統授課模式和授課觀念的影響,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授課上仍舊以傳統的灌溉式教學模式為主,沒有在課堂教學上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度,以及在班級上進行小組合作分工的時候對學生缺少信任,過多地進行教學干預,缺乏課堂教學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小學語文課堂呈現枯燥乏味的教學現狀。
實現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組織與調控的有效途徑
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教師作為學生課堂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其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與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加強教師的教學水平與語文素養是各校提高學校整體語文教學水平的重要措施。只有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上重視小組合組學習,并將其在課堂上進行有效應用,才能夠將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首先,小學語文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上向學生宣傳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讓小組合作學習的理念根植于學生內心,為今后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其次,教師要緊隨時代的變遷,不斷地更新其教學觀念和授課模式,廣泛搜集有關小組合作學習應用的資料與文獻,不斷提升自身授課水平和語文素養,并將其與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有效融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最后,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了解班級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興趣愛好,并根據學生的特征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為今后學生的合作分組提供依據 。
構建科學合理的分組模式
教師對班級同學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是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基礎。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要依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興趣愛好等因素進行合理劃分,以保證分組學習的合理性與均衡性,其分組方式主要有幾點表現。
首先,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與學困生劃分為一個學習小組,以此在小組的學習成績和整體實力上達到均衡;其次,教師還要讓小組學生在性格方面達到均衡與互補,將沉默寡言的學生與活潑好動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學習小組,在交流與互動中提高了前者的課堂活躍度;最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將嚴格遵守課堂學習紀律的學生與調皮搗蛋不遵守課堂學習紀律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學習小組,讓課堂表現優秀的學生給調皮搗蛋者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其課堂的行為表現。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制定明確的學習計劃
若想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授課模式,教師就必須先給學生制定一個明確的學習計劃。
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坐井觀天》的時候,可以提前給學生提出三個問題:本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誰?本文主要講解了什么內容?在通讀本文后,得到了哪些生活啟發?通過這種提問式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帶有目的性地進行課文閱讀,使學生輕松掌握整篇文章的寫作脈絡,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營造了積極的語文學習氛圍。
健全課堂學習評價體系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上要根據學生之間不同的個體差異來制定不同的學習評價體系。首先,教師要在學生原有的學習成績基礎上,對學習成績有一定進步的學生給予獎勵,幫助學生樹立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其次,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地更新其教學手法與觀念,在課堂教學上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評價手法,將課堂授課內容與教學評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最后,在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要充分發揮其課堂教學監督者的身份,協助班級學生不斷改良學習模式。
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的任務分工
教師在課堂教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授課模式的時候,要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的任務分工,不斷提高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和課堂學習的自由度。
例如:在講解《太空生活趣事多》這一章節的時候,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挑選綜合能力與執行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合作學習的組長,讓其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特點,對整個學習小組的工作進行統籌分工,根據小組成員的特點讓其分別進行太空的相關資料搜尋、找出課文中描述太空的相關語句、畫出體現文章寫作主旨的句子等任務。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培養學生的合作分工意識,可以讓小組成員有明確的學習任務,使班級每一位同學都能夠自由地參與到課堂小組合作中,有效營造了積極的班級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