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裕
新課程的改革對小學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會唱歌,能夠聽懂歌詞,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與審美水平,進而實現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創新教學模式,改變學生對音樂的看法,激發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從而更好地開展核心素養下的小學音樂教學。
提升教師自身修養,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在傳統的教學中,音樂作為一門副課,許多教師把音樂當做一堂放松課,只是在課堂中為學生播放音樂,讓學生在學習過后會唱就可以了,沒有對歌曲中的感情進行教學,這樣只會讓學生“會唱”,卻并不理解歌曲的內涵,不利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在素質教育下,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更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引領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中,提升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首要做的就是提升自身修養,在熱愛自己工作的同時愛每一位學生,為每一堂音樂課做好充分的準備。
例如在教學《可愛的藍精靈》這一首歌曲時,教師就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藍精靈”的視頻,對于小學生來說,視頻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每一位小學生都目不轉睛地盯著教師播放的視頻,視頻的背景音樂便是我們這堂課學習的歌曲《可愛的藍精靈》。在看完視頻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你在視頻當中感受到了什么?”有的學生回答:“我在視頻中看到了藍精靈十分可愛”,有的同學看到了藍精靈的勤勞與聰慧,還有的同學看到了藍精靈最終打敗了格格巫的勇敢……利用視頻讓學生發表感想,此時教師再讓學生仔細傾聽歌詞,看看歌詞中是否表現了藍精靈的勇敢;最后教師讓學生帶著對藍精靈的喜愛與欣賞來唱一唱,讓每一位學生掌握歌曲,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這樣的設計以視頻為導入,勾起學生學習的欲望,也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說出歌曲的內涵,對音樂作品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學生便會更加準確地唱出歌曲中的內涵,從而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有效進行情感教學,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每一首選入小學階段的歌曲都表達了作者不同的情感,小學生在情感方面比較單純,很容易就被帶入到教師創設的音樂情境當中,體會到歌曲背后的意境。因此,教師可以從歌曲情感出發,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帶領學生領會歌曲的情感,提高小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情感素養。
例如在教學《歌唱二小放牛郎》這一首歌曲時,這首歌是一首革命紅歌,贊揚了我們的小英雄王二小。但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一直生活在和平年代,對于抗日沒有很深的感觸,所以很難體會到王二小為什么愿意犧牲自己來發出警報。此時,教師可以進行情境創設:“現在是一個很苦難的時候,到底有多困難呢?你已經三天沒有吃飯了,此時有一個叔叔來到你面前,告訴你,給你一碗米飯,讓你帶他去到你家中,你會怎樣回答呢?”有的孩子會認為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吃飯了,這樣突然出現的叔叔不能帶回家,會傷害自己的爸爸媽媽;還有的學生覺得雖然米飯很重要,但是媽媽說了不能和陌生人講話,所以一定會拒絕。教師的這一番話讓許多學生流下感動的淚水,當教師為學生創設三天沒有吃飯的情境時,學生就已經感覺到很可憐,沒有想到還有更壞的人在等著王二小,王二小真是太勇敢了。
帶著這樣的情感,教師讓學生去聽一聽《歌唱二小放牛郎》,學生就更能夠體會在抗日戰爭下聰慧勇敢的王二小多么厲害,他與我們現在的小學生一樣的年紀,卻有著不一樣的壯舉。學生在這樣的情感下更好地唱出了這首歌,從而提升了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情感素養。
加強師生課堂互動,提升創新能力
創新素養也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在聽到歌曲時自己的腦海中會演繹出一個個美妙的故事,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在師生課堂互動中讓學生對音樂進行創編,可以編出自己喜歡的歌詞進行歌唱,從而提升學生們的創新能力。
例如在教學《聽媽媽講過去的事情》這首歌曲時,這是六年級選入教材的歌曲,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有自己的見解與想法,在學習完歌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想一想:“你聽媽媽講了過去的什么事情呢?你能不能改編一下這首歌曲,讓這首歌曲中的故事成為你的故事。”教師的提議激發了學生的想象,每一位學生都認真地去思考自己的媽媽在過去為自己講了怎樣的故事,又可以怎樣更好地融入歌曲中。班上有一位學生小佳是這樣改編的:“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風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我們坐在大大的榕樹底下,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那時候,爸爸外出打工,家里全部都要靠媽媽照顧,白天媽媽去打工,晚上還要為我和妹妹做飯……”在這樣的改編下,學生將自己對媽媽的愛與感恩寫在了歌詞中,也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結語
音樂是藝術的殿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因此教師要更好地發揮自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開展趣味的課堂互動,進而更好地提升小學生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