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璇
小學美術欣賞課的重要性
小學生學習過程中,美術欣賞課作為一門基礎的課程,給學生帶來重要作用。首先,可以引導學生發現美。開展小學美術欣賞課可以讓學生提高發現美的能力,開展小學美術欣賞課可以讓學生發現在生活中美的事物,保證學生更加樂觀向上,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小學生年紀不大,小學時期可塑性較強,所以開展美術欣賞課可以培養學生審美眼光,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保證學生更加良好地成長,豐富學生課余生活。與語數英三大主科比較,小學生更加喜愛美術課程,開展美術欣賞課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實現美術欣賞,不但可以確保課外紀律,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學生生活更加充實。
新課程下小學美術欣賞課施教策略
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
教師實現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要綜合小學生美術欣賞心理、小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合理安排講課過程,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例如,小學生受到生理、心理特點以及學習規律的影響,對單調的色彩反應并不夠積極,對強烈的色彩刺激反應較為敏感。所以,教師要先要利用顏色較為明亮顯眼、構圖突出的內容進行教學。
比如在對《美麗的風箏》這個作品進行欣賞,整個的重點是風箏,而風箏上的花紋顏色鮮明,是學生關注的核心,需要教師介紹風箏的同時,幫助學生對其他部分進行觀察,構成總體認識,而且教師要綜合語文課文《風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加強學習效果,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
豐富教學手段
教師需要豐富教學手段,為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藝術世界,創造出濃厚的學習氣氛,例如實行現場欣賞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博物館進行參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參加美術展覽,帶領學生實地觀察,觀察大自然中的景觀,讓學生在感受美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素養。而且,教師還可以將美術欣賞以及音樂欣賞綜合起來,在美術欣賞課中有機地融入音樂、視頻、動畫,實現圖音并茂,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
強調直覺
美術擁有其自身的特點,作為追求空間與視覺的藝術表達形式,美術欣賞課需要遵循其內在特點,重視將欣賞美術作品當做欣賞的起點,關注學生直覺印象的產生,增強學生的第一印象。使用這個方法,教師要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給學生欣賞水平的要求提出不一樣的標準。例如學習對建筑藝術的欣賞課中,為學生播放大量建筑物照片之后,可以向學生提出“我國建筑都有什么樣子的呢?有哪些特點?你們都去過哪些旅游景點呢?”等問題,學生只要回答上來,就可以給學生一定的鼓勵。
以學生為主體,給予適當肯定
美術欣賞課中要始終如一,將學生當做教學主體,教師作為輔助并且加以引導的教學方式。整個教學流程中,教師不但要介紹美術作品,還要隨時隨地對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的情況進行了解,主要是把發現、尋找、探索以及啟發綜合為一體。教學中要及時了解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深度,深入剖析教學作品,實現以學為主的教育方式。教學中,學生相互探索要比教師灌輸更加有效。正因為每一個學生都存在差異,因此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也不一樣,雖然小學生的認識較為表面,但是教師要適當給予學生尊重與肯定。教師要保持一種理解的心態對待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教學中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提高學生探索美術的欲望,實現美術教學的最終目標。比如學習《甜蜜的夢》這節課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我表達的機會,將自己的夢境描繪出來,并且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畫筆畫下來,對學生的勇敢表達進行適當肯定。
開闊學生的美術視野
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知識基礎性非常強,所以涉及的知識面并不夠廣泛,一般來說,每一節課只有幾張美術圖片,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加大了教師開展美術欣賞課的困難程度。美術欣賞課主要是引導學生發現、挖掘、體驗、創造美的教學過程,可是教材中的美術圖片以及知識與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的目標較遠,就需要美術教師具備強烈的資源意識,善于發現身邊一切能夠應用的教學資源,利用行之有效的手段開闊學生的美術視野,讓美術教學材料更加豐富多樣,保證美術欣賞課生動有趣。
例如學習《清明上河圖》這節課時,美術教師可以良好地應用多媒體技術,在互聯網上搜索出有關的教學視頻、文字解釋等等,綜合教師精心準備好的材料讓學生進行觀看,由此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保證小學美術欣賞課更加高效。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導作用的原則,緊緊抓住學生心理特點、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強調直覺、開闊學生的美術視野,保證學生可以在自主學習中發現美,將新的教學理念以及方法融入教學中,讓美術欣賞課教學成為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渠道,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