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平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有利于學生幾何數學知識的學習,可以鍛煉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以及思維能力。空間觀念的建立離不開比較、想象、觀察、抽象分析等各項能力的培養,要使學生具備這些能力,需要教師循序漸進地指導和教育。所以,教師應對自身教育理念進行不斷轉變,對教學活動進行精心設計,并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空間和時間,以此幫助學生各項能力得到不斷培養和鍛煉,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建立和發展,達到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教學目的。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教學方法,希望能給廣大教育工作提供參考。
指導學生觀察實物模型,促進其空間觀念建立
在小學數學教育視角下對學生的“空間觀念”進行培養,最為基礎的是需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具備善于觀察的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對事物進行認知,促進其思維的提升,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發現和形成。基于小學生的年齡與心理特征,教師應對實物與直觀圖形的觀察、實際操作進行充分利用,并引導學生利用聽覺、觸覺、視覺等各種感官積極參與活動,以此幫助學生對空間觀念形成初步的認知。
比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觀察物體(二)”時,教師可以利用“搭積木”的游戲來展開教學,可以將積木搭成有趣的立體圖形,然后要求學生說出這個立體圖形由幾塊立方體積木搭成,而這些立方體積木又分別是什么形狀,并告訴學生這個立體圖形中有一塊積木被擋住,然后指導學生通過動手擺一擺來找出這塊積木,以此促進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培養。
再如,也可以向學生展示乒乓球(球)、蛋筒冰淇淋(圓錐體)、可樂罐(圓柱體)、化妝盒(正方體)、牙膏盒(長方體)等生活物品,并指導學生進行想象,說出這些物品分別和哪些平面圖形有關。通過引導學生進行不斷感知,幫助其對豐富的表象進行積累,可以促進學生對空間觀念的培養。
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強化學生空間觀念訓練
要達到培養和提升學生空間觀念的教學目的,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空間想象力的強化訓練,以此使其空間想象力得到提升。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不但可以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打破,還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
比如,四年級上冊“角的度量”這一節知識的教學難點是用量角器量角,畫角本質上是在量角器上將角找出來,但是量角與畫角相比,其具有更為復雜的情況,不但要對角進行尋找,還涉及一些操作性技能技巧問題,如方位、對應等。再者,量角器自身刻度為內、外圈兩個相反的方向,什么情形下適合使用外刻度,什么情況下適合使用內刻度,對于學生而言,都是存在困惑和難度的。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由教師在黑板上演示量角器的操作步驟,并進行逐步講解,由學生進行觀察和分析,這種教學方式往往會導致學生看不懂、聽不懂,從而無法對角的度量知識進行有效把握。而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教學難題。教師可以利用投影儀將透明量角器在屏幕上進行反射放大,這樣學生就能夠對量角器的操作演示過程進行清楚觀察,并對量角器的“0”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頂點重合等操作進行清楚了解,從而可以幫助學生正確掌握內圈、外圈的刻度使用方法,并且還可以幫助學生對怎樣度量不同方位的角進行理解和掌握,從而使其空間想象力得到鍛煉,教學效果良好。
引導學生解決幾何問題,促進其空間觀念發展
學生的空間觀念在得到初步建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幾何問題進行解決,以此促進學生對幾何圖形更好地探索和學習,不但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對圖形特征進行深刻了解,從而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比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中的圓柱側面積內容時,教師可以將高度與周長相等的圓柱模型(圓柱外側由一張白紙包裹)向學生展示,然后將白紙拉出來形成一個平面圖形,學生可以觀察到其為一個正方形,通過引導分析,可以知道圓柱的側面積就是這個正方形面積的大小。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個圓柱的側面積計算并進行思考,通過讓學生合作交流、測量分析,從而得出結果:在對圓柱側面積進行計算時,必須知道圓柱的高度和底面周長。通過引導學生對實際的幾何問題進行解決,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充分調動,有利于其空間觀念的發展。
結語
培養和建立空間觀念對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具有積極的作用,為此,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要不斷對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和創新,通過指導學生觀察實物模型,以促進其空間觀念的培養和建立,并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解決幾何問題,以此強化學生空間觀念的訓練,達到促進其空間觀念發展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