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慧平
在教學過程中,語文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對學生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傳統單一的語文教學模式已經滿足不了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結合職業精神教育是語文教學發展的重要趨勢。本文先通過對現階段中職語文教學中職業精神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對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職業精神教育提出相應的建議。
中職語文教學滲透職業精神教育的重要性
隨著教育觀念的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了。當代人們對人才的需求已經不再只看重單一的知識,同時非常注重學生的職業精神素養,職業精神教育的滲透也是現在語文課堂上必不可少的一項教學任務。
職業精神教育需要教師在教課時的逐步滲透,而且職業精神教育的滲透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精神素養,有利于他們的全面發展,在進入工作時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因此職業精神素養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需要引起教師的重視。
現階段的中職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單一
現階段大多數學校和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在教學中對職業精神教育的滲透,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講的內容枯燥無味,學生的興致也不夠高,所以即使教師有時候聯系到職業教育,學生也沒有引起重視。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比較被動,沒有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教師沒有為學生創設職業素養認知的氛圍。
教師職業精神素養不夠,不能對學生作出正確引導
很多教師本身自己的職業素養不夠,難以對學生作出積極的引導,在語文教學中雖然有教學經驗,但是沒有更新意識。
對于社會的發展與需求,沒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總是采用固定的單一模式,枯燥無味,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師自己的職業素養不夠,會誤導學生自身的發展,很多教師自己的壞習慣在課堂上不自然地流露出來,學生也有可能受到影響并將其帶入自己的學業中。
中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部分中職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的積極性不夠高,而且加上心理年齡不夠成熟,面對社會有著一定的畏懼心理,只學到了基本的知識卻沒有學到職業精神教育方面的知識,所以在畢業后走向社會會出現很多問題。
而且,目前學校和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成績,學生的壓力比較大,對于職業精神教育觀念不夠,認知意識也比較弱。
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職業精神教育
改變傳統語文教學模式,提高職業精神教育的意識
學校和教師需要改變傳統單一的語文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職業精神教育。針對此,學校應該提高對教師職業精神素養的要求,因為只有教師擁有足夠的職業素養,才可以對學生作出正確的引導;學校還要多開展教研活動,讓語文教師之間多加交流,及時學習到更有效的教學方式;同時學校需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多接觸職業人員,有利于他們受到熏陶;另外教師可以在職業精神教育方面開展一系列的活動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比如可以開展演講賽,讓學生積極參加并了解到學習職業精神教育的重要性。
強化職業意識,在教學中不斷滲透
語文課堂本應該是活躍的課堂,教師應該將職業意識與教材相結合,讓學生不僅學到基本的語文知識、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感受到培養職業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資源共享性,拓展學生的語文視野和對職業素養的認知,在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可以為學生強化一下職業素養的意識。
創設學習職業精神教育的氛圍,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為學生創設職業精神教育的學習氛圍,在教課過程中多提出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處于主導地位,這樣有利于學生職業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培養。
比如在講朱自清的《背影》時,在學習那段作者描述父親背影的段落,教師可以讓學生有感情地讀,這樣就創設出學習人文素養的氛圍,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談談自己對文章的認識,讓他們深刻理解到做人的本質,從而進行職業精神教育的洗禮。
充分發揮語文的廣泛性
語文本身就是一個無邊界的課堂,教師可以隨意暢談自己的知識面,雖然語文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拓展,開拓學生的思維模式,為學生講解更多的名言警句以及職業觀,讓學生談談自己的認知,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職業精神的認同感。然后在語文課堂上引導學生無拘無束地暢談自己對職業素養的認識,給予正確的引導,再通過對經典教材的進一步講解和補充,達到教學效果。
結語
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職業精神教育,首先需要的是教師職業素養的提高,只有教師職業素養相對較高才可以對學生作出正確引導。其次,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需要激發學生對職業精神教育的興趣,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將職業精神教育有效地與課本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滲透職業精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