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昌甫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綜合軟實力的不斷提升,社會和企業越來越重視人才的職業素質,現代的人才觀要求中職畢業生不僅要有一定的專業技能,還要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就目前中職教育的現狀而言,其德育發展并不樂觀,如中職學校更重視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德育的滲透,存在德育課程安排不夠或課時不合理、德育方法單一、德育評價體系不科學、德育目標空泛等問題。根據中等職業德育大綱的要求,結合本人長期的班主任工作實踐,反思淺析如下。
建立多元滲透體系
由于大多中職學校對學生的德育忽略,因此學校也未形成完善的德育體系,學生的德育工作更多落在了學生管理部門和班主任的肩上,學生德育工作的力量分散,教師、企業、家長等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群體沒有形成德育合力,也有很多學校沒有完善的德育綱領和教學目標。為了促進德育工作在中職學校更好地滲透,學校應建立與完善德育評價體系,不要使之流于形式,工作要落到實處,如定期舉行表彰大會表揚品質優秀的同學,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等,大力倡導人人參與德育的風氣,為學生德育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學校在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著重考察現代企業對招聘人才的要求,感受到優秀企業里需要的是注重宣傳技能與品德并重的職工,大力獎勵的是品德優秀的職工。宣傳職工評價體系中德技兼具等的文化內涵,讓學生深入認識到需要不斷努力提高專業技能,還要全面提升自我的職業素養,進而自我鼓勵、自我肯定,最終形成正確的三觀,成為社會真正需要的新型人才。
制定階梯德育目標
中職教育更重視學生專業理論和技能的學習,往往忽視對學生的德育培養,從而導致了中職學生素質普遍偏低,缺少對社會的合理認知。中職學生大多數是因為中考成績不理想而選擇就讀中職,這一部分學生的文化課程水平相對較低,同時,中職生也正處于青春發展階段,易受網絡負能量和社會消極文化的影響,從而形成錯誤的三觀。另外,在課堂學習上難以獲得成就感,也讓中職學生對學習興趣不大。教師過度施壓,也容易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從而放棄學業。因此教師首先需要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從根本著手,制定詳細的德育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課堂、適應社會。文化素養以及道德觀念的養成,都需要不斷地積累和改變,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學校可以制定一份德育階梯規劃。每一學期給學生安排其相關的課程或者活動,把愛國、敬業、法制等德育內容寫成計劃或編纂成書,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德育工作,并使每學期的側重點各有不同,讓學生學習相關的知識,了解相關信息,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教師也要加強對學生的監督,推動學校德育階梯目標的進行。除此之外,可在每個階段都開展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傳播相關文化信息,也要把德育的教學內容融入課堂,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學生們學習德育知識的興趣。
多元推行德育
在對中職生進行德育時,學校應與社會相結合。學校的德育不應只是局限于課程,應把德育融入學校的方方面面,使德育效果達到最大化。首先,教師要有良好的文化素養來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人與人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周圍的環境因素對人內在品格的形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通過向教師學習,可以更好地要求自己,能夠在學習期間不僅學到相關的專業知識,也學到一定的德育知識,通過實踐還能夠轉化成一定的道德素養,促使自身全面發展。對此,社會應表示支持,集思廣益以推進道德教育在中職學校中的滲透,并積極推動道德教育模式的改革,為祖國的快速發展提供人才。此外,家庭教育是對孩子健康成長是不可缺少的環節,有著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孩子的生活始終與家庭小集體有密切的聯系。隨著社會的進步,社會結構的變化,家庭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日常言行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但現實里,由于生活節奏或生活壓力的加大,父母逐漸減少對孩子的關注,經常在外或把孩子丟給祖輩,導致孩子無法得到應有的家庭教育,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沒有正常的溝通,這些都會對孩子性格、心智的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如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自我生活能力差、自我約束能力低、抗打擊能力弱等。因此,父母在生活中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建設良好的家風,及時關注孩子,跟孩子開展更多的交流溝通,發揮好家長言傳身教的作用,提高孩子綜合素質,尤其是思想道德方面的培養。
結語
中職學校的學生德育工作是一個漫長、復雜和曲折的過程,社會各界都應認識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古人云:“人無德而不立。”可見道德對人的發展有多么大的影響力。因此,中職學校應改變傳統道德教育模式,在實踐中總結反思、積累沉淀,真正探索出一個符合中職學生實際、操作科學、行之有效、能切實幫助提高中職生思想道德水平、促進中職學生就業和職業發展的德育模式。
基金項目:本文系“‘階梯目標,多元實施,有效評價德育模式的探究”課題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ZJC16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