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堅
摘要:小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提升日益受到重視,如何在小學教育中實施德育教育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從小學教育的角度看,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有目的地嵌入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種有效的、可操作的方法。本文基于教學實踐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嵌入德育的現狀、效果和策略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對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提高學生道德素質、樹立正確價值觀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品德教育;小學語文
現階段,大多數學生均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備受寵愛,甚至溺愛,這樣的情況非常不利于學生良好品德的培養。除了家長要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之外,學校教師也要對此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尋求有效的方式教育學生,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成長。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解決的就是選擇怎樣的教學方式,才可以更好的完成德育滲透。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意義
(一)人才培養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學生在社會負面思想的影響下產生了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思想傾向,與社會人才培養目標之間出現了很大的距離。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強化德育滲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使學生成長為可以擔負建設社會主義國家重任的人才,從而促進社會與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二)個體發展需求
小學生特別是三、四年級的學生,因為年齡、心理特點,非常容易在外界因素的干擾下出現各種觀點,樹立各種道德觀。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大德育滲透力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使其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幫助學生擺正心態,從而促進學生個人可以得到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思路
(一)課堂教學滲透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堂是最為主要的場所,也是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語文教材作為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承載德育內容的主要載體,主要包括民族自豪感、愛國主義、互助互愛等內容。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德育滲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還可以全面開展德育工作,為學生的健康、全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比如,在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重點講述家人的善良和辛苦,引導學生理解父母,并且主動和父母進行溝通,培養學生尊敬父母、關愛家人的優秀品質。
(二)作文教學滲透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作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構成環節。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作文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在指導學生寫作文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正面、典型的材料教育學生,以此不斷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在寫作過程中,教師要激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與思考的積極性,從而勤奮練筆,達到預期的德育效果。
(三)言傳身教滲透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組織者、參與者,其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樹立一定的道德觀。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自身言行,保證儀表端莊、舉止文明、談吐優雅等,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有效熏陶學生的情操,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四)品德教育嵌入小學語文字詞學習
漢字是象形文字,每個字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可以延伸一個小故事或傳說。學生讀寫的話,尤其是學習在當前小學教科書的常用詞,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能力和水平,掌握中國語言,通過詞義的分析,可以發掘中國文化的魅力。在詞匯學習實踐中,經常將德育融入其中,使學生的知識和品德得到提高,效果顯著。例如,小學一年級的識字率是從“人”這個詞開始的。“人”是一個象形文字,從甲骨文,字是一人站在一邊形成的。古人認為,最可貴的品質之一就是勤奮和懂得禮貌。因此“人”的象形文字,就像一個人躬身行禮。在實際教學中對“人”一詞進行理解,然后引導學生,小學生不僅對人這個字印象深刻,而且又延伸教導了他們做人的兩種高貴品質。
(五)品德教育嵌入小學語文誦讀教學
誦讀作為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詞匯、詞匯和語感方面起著重要作用[3]。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增加閱讀的時間,通過閱讀訓練,讓學生欣賞課文中的環境、人物、情感、情感、道德,讓學生思想滲透到閱讀中,從作者的觀點、思想、情感上感受到激情。在語文誦讀實踐中,采用創設情境的方法,提高閱讀效果,達到激發興趣,培養優秀品德的目的。通過創設情境式閱讀教學,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情境新鮮,不枯燥,另一方面,它是進行德育教育的機會,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采用多種情境教學法,能使學生在討論課文和意義時更深刻地記憶文章,更積極地思考,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提高課堂效率。另一種提高閱讀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是導問式教學。語文教師應組織制定自己的教學計劃,在每門語文課前都要進行有效提問,把學生的精力引向文章的關鍵點,避免學生在彎路上的思考,從而提高學習文章的效率,欣賞精彩。
(六)品德教育嵌入小學語文課本教學
小學語文教材選文精挑細選,極大地調動了小學生閱讀的興趣,可以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思想張力,激發了學生的活力[4]。鑒于此,在學生學習這些課程時,教師可以因為系統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把自己放在場景中,從而增強對記憶的理解。如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善于根據每篇文章所蘊含的品德品行知識,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文章,被文中或愛國的人物、或高尚的行為、或歷史大事件所吸引,從而學習這些人物良好的品行,吸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美德,促進形成良好的品德,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成為有益于社會的人。除了在課本教育中嵌入品德教育外,還需要認識到課外閱讀對于培養學生品德的重要性。豐富的課外閱讀對培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素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做的是做一名好的導師,因為課外閱讀材料的內容很復雜。如果他們不被引導,學生會感到失落。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每一年,每學期,每個年級將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當前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推薦讀物目錄和閱讀方法,使學生既長知識又促進了品德的提升。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工作,一定要引起教師與家長的重視。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充分在課堂教學、作文教學、實踐活動中予以德育滲透,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可以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
參考文獻:
[1]趙立柱.試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讀寫算,2015,(02):327
[2]杜飛,徐英芝.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環球人文地理,2014,(2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