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會武
初中歷史課程中所涉及內容豐富且歷史知識間的關系較為復雜。初中學生通過學習歷史必須掌握中國古代和近代歷史,建立了良好的課程學習經驗與基礎。但是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在認知水平與思維理解能力等方面依舊存在著一定的欠缺,所以在就歷史知識進行學習時已經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歷史教師必須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一、講授法
講授法是歷史課程教學中最為常見的教學方法之一,該教學方法在實際應用時,能把相關歷史知識進行有機的組合與串聯,既能引導學生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又能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靈活運用,為之后的歷史知識復習奠定基礎。通常情況下,教師在運用講授法時可將其劃分為知識敘述、知識描述以及知識概述等環節,但在實際課程教學過程中還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知識具體方式的選擇。例如,教師在就《抗日戰爭》一章進行教學時,教師在引導學生了解抗日戰爭這一歷史事件時,其可重點講述抗日戰爭的發生過程,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突出快速取得勝利。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描述中深入到知識當中,并了解到最終勝利的原因就在于人民群眾對侵略者的英勇無畏的戰斗。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地探討新中國的建立。這主要是通過對史實的生動描述來讓學生產生歷史代入感,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加深學生的知識記憶。
二、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的教學法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當前已被廣泛的應用于教學當中。初中歷史教師應當充分意識到多媒體技術在教學工作中的應用重要性,并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展開教學。首先,教師可將利用多媒體圖片展開教學。例如,教師在就《中國近現代史》這一章展開教學時,教師可在對“解放戰爭”這一內容講述時,利用多媒體播放三大戰役進攻路線圖以及戰爭繪畫圖片,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讓學生對這一歷史事件有直觀的了解。另外,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視頻來展開教學。例如,教師在就《新中國成立》這一章進行教學時,就可對北京天安門城樓進行播放。即在課堂上播放《開國大典》影視作品,并在影片播放的過程中就新中國的成立進行分析,以此探討近代文學作品的創作背景。此外,教師在就“法國大革命”這一內容進行教學時,為實現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深入理解,其還可利用多媒體進行《國際歌》的播放與學習。
三、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法學習
學生占據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但是在長期的應試教育影響下,教師往往會將灌輸式教育模式作為教學工作開展的主要形式,導致學生的學習水平較低。面對這一情況,教師應當積極利用討論法展開教學,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例如,教師在就《法國大革命》中的“巴黎公社革命”這一內容展開教學時,就可首先在班級內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小組劃分,并提出問題:“最終造成巴黎公社革命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要求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該問題的探討。之后,教師再要求各小組就討論得出的觀點以及看法在班級內進行交流,讓學生在思考與探究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提升個人的自主思考和合作能力。在這過程中,教師應當就觀點正確的小組及個人提出表揚,鼓勵學生。最后,為使學生明確相關知識內容,教師再在班級內進行問題答案的總結。
四、注重課堂教學氛圍的良好創建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依靠良好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其還應當注重課程教學氛圍的創建,這主要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端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進而使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首先,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到初中學生表現欲望強以及自尊心強的特點,改變灌輸式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的個人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其次,教師應當明確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學習差異,在以上教學方法應用的過程中有目的地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思考,并就問題觀點進行表達。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應當有度且有量地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充分滿足學生的自尊心需求,以此激勵學生開展學習。
五、利用分組開展有效教學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采有學習小組的形式,展開教學活動,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有序地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實踐證明,學習小組的建設,關鍵在于科學分組。對于分組,教師要注意每組人數和組合,以及小組長的選定。基于所授班級學情情況,我將每個小組成員控制在五人,小組成員根據成績、性格、性別等因素進行組合,絕對不能讓學生自行組合。并且要有獎懲制度,要確保小組內有效開展學習活動,并且根據教學的實際需求,合理分配組長的任務。特別強調一點,小組長一定是有責任心、有組織能力的同學。好的小組長可以增加小組的凝聚力,有序開展組內學習活動。以《秦王掃六合》這一課為例,這一課教學的重難點在于秦的統一及作用和對焚書坑儒的理解。在導入環節,教師利用舊知識導入新課,即戰國七雄是指哪幾個國家呢?并且展示《戰國七雄》圖,帶學生回顧一下。接著,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導學案,自主開展學習。比如,(1)長平之戰后,秦國無人能擋,最終于哪年建立秦朝?(2)針對秦國為何能稱霸,完成六國的統一的問題,教師將其分成四個小問題,讓各小組討論。比如,商鞅變法對秦國強大的作用?秦王嬴政有什么過人之處?秦統一前各國人民生活水平怎么樣?秦王統一六國的意義?與此同時,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會得出不同的答案。比如,焚書坑儒這個知識點,教師對于學生不同的看法,都要給予正面肯定。整個學習小組的學習活動,教師都需要有效監管。并且對于回答正確、組織有序的學習小組,教師要給予表揚,并且計分統計,上到班級的英雄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初中歷史教師通過科學分組,開展學習小組學習的方式,可以較好地開展學習活動,并且整個過程,有序不亂。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主要圍繞著學生的成長發展需要入手,改革教育的方法,切實提高學生在初中歷史學習中的積極主動性,從而提升教學的整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