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萍
摘 要: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創新的授課方式及方法。趣味課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良好應用。趣味課堂,引發學生好奇、與別人互動中不知不覺領會并掌握。
關鍵詞:核心素養;趣味課堂;小學;語文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素養,就是樹立一套自有的現代語文升級系統。從語言層面,老師要傳遞語言的美感,傳誦經典、郎朗上口詩詞歌謠,使小學生得到古典文學熏陶;從閱讀教學層面,老師引導學生深挖文化的底色,一個詞語背后會隱藏小故事,體會厚重文化底蘊;從作文教學層面,老師鼓勵學生發散式思維,將編故事到寫故事,再去看看傳說,構建自己的想法思維。
一 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
讓學生在語文中追尋樂趣,核心素養的培養發揮重要作用。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語言是基礎,小學口語的表達是對語言的學習與運用。日常教學中,營造文化氛圍的趣味課堂,從語言表達、思維培養、審美創造出發,老師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創造力。
小學的語文教學,主張運用即所得,學生在打基礎中,日常生活即時運用才是理想的學習。趣味課堂上,給學生打造充滿情節、空間想象的情景式學習,身臨其境的印象更深刻。老師在思考核心素養的培養方面,要把現實生活的場景搬進教室,學生將容易理解掌握并運用。
從兒童發展心理學上說,小學生身心未成熟,對生動、直觀的物體感興趣。趣味課堂上,語文老師使用教具、卡片、聲音、影像資料營造文化氛圍,讓學生學會自主表達,分享他理解的知識。語文教學核心素養中,思維培養,與生活越接近,就能夠被學生理解。
另外,老師的語文教學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把趣味課堂從室內搬到戶外。多媒體播放自然昆蟲的聲音,赤腳踩著泥土,感受空氣與風,校園的變化。又或者校園內試用地種植蔬果,可以觀察昆蟲、蝴蝶,進行觀察記錄。讓學生親身體驗大地的溫度,生命蛻變的奇跡。這就是語文教學核心素養里,審美創造,從體會中發掘學生語文寫作的天賦。
二 創設趣味化的教學情境
知識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教師也應該明白教學不局限于課堂,生活中處處有學問,教學亦能將知識與生活相結合。小學語文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該在教授學生知識內容和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品析中國語文之美,以提升語文教學質量。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文明,流傳下來的經典不勝其數,其中文字句式之美是屬于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語文作為學生學習我國文化的重要科目,教師應該讓學生從課堂中感受漢語言的魅力,學習如何賞析美,并在生活中發現和創造。故而,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積極的情感和激昂的授課情緒,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趣味課堂在語文學科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提高語文課堂授課效果。比如在閱讀課程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欣賞一些課文中體現人物心理活動變化的詞語和句子,帶領學生進入情景之中,引領學生感受課文主人公的心理活動的變化,感受處于特殊環境下人物的情感世界,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
三 創設知識性的教學情境
語文的課堂教學應關注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以及思維能力的提高。語文的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與運用、對文學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對文章審美的欣賞與創造、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傳承。在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是至關重要。語文教師在課堂授課以后,應從多方面地了解學生是否能夠接受并授課方式,了解他們是否能夠理解傳授的知識,是否能靈活運用。小學是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最佳時期。因此,在趣味課堂教學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授課方式的新穎性,更要把備課的重點放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上,而且需要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學生在完成語文知識的學習后,除了掌握的漢語詞匯量增加外,還需要加強對語言應用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
結語:
創設課堂授課模式不是盲目的,它應該在內容上具備真實性、文化性和知識性,在授課方式上體現趣味性。趣味課堂只是眾多課程創新中的一種教學形式,目的是讓學生在富有趣味性的講解過程中掌握知識。所以,教師在語文課堂授課中應該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中心,充分考慮課程知識與趣味課堂之間的關系,尋找關鍵的切入點,讓學生在富有趣味的課堂中學習知識,增強學生的核心素質。
參考文獻:
[1]夏興勇.基于核心素養的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09):142-143.
[2]張建榮.基于核心素養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策略[J].甘肅教育,2019(16):77.
[3]袁金鳳.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法[A].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教師教育論壇資料匯編(一)[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