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珍
摘 要:數學應該算是小學課程中最重要的一門學科,小學生通常的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抽象思維能力,全都依賴于它進行發展,數學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腦力思維,而且還能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養成嚴謹端正的態度。所以對教師們來說,想要更好地實行班級管理,教師就要更深入的鉆研教材,準確的找到切入的角度,在學生學習的課堂上營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這樣也有利于學生身體與健康的有質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班級管理;教學策略;合作
數學現在在小學課程中一直處于重要地位,這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它能教給學生的不止是書本上面的知識,更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學生可以自己獨立的收集信息、觀察實驗、直覺判斷、歸納分析、邏輯推理等,這些都是數學可以給學生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就能讓學生從小就可以有條理有思維的分析,擁有洞察能力,學生一旦學會便受益終身。正因為如此,滲透性的數學教程在班級管理中就更有必要性,培養學生用邏輯性的思維以及理性的目光來思考現實中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從而形成認真嚴謹的班級風氣。
一 聯系實際有效融合
教師在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的發展中,更應該做好滲透班級管理的工作,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數學教習脫不開班級管理的作用,兩者息息相關,緊密相連,是一項綜合的教學任務。小學數學教學與班級管理工作的融合,需要教師從多個方面入手,為了讓兩者相輔相成的更好進行,這就需要教師們加入創新性的方法,要求教師來改善改善曾經教學與管理不在一起的狀況。數學是抽象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一門學科,平時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加減乘除、人民幣的認識,以及對時間的學習都離不開數學,數學滲透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教學版本都將兩者融會貫通的運用到教學中。
教師還可以選擇運用生活化的學習模式,這樣還能幫助學生們在課堂上更有效地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并且能夠切合實際來靈活的利用數學這一門學科。教師在教授學生時,可以選擇用一些班級集體活動來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二 重視課堂教學與自主參與管理
在數學課堂上,老師需要樹立一種觀念即學生們合作討論,可以各自按照小組協商好的計劃進行,不一定要按之前老師預設的教學策略走。小學老師可以自主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這種有限尊重學生自主性的行為,讓小學數學課堂上,班級管理的效果更加明顯,而且得到數學教學效果也很顯著。在班級管理和教學策略相互合理配合的情況下,數學老師要重視數學課堂上,學生自主參與管理的意愿,有的學生自主性很強,愿意在合作團隊中發揮自己的主導地位,積極響應老師的要求后,有自己的想法想實施,這種情況,不妨礙教學的正常進行,老師可以穿針引線給予學生肯定。小學老師靈活把握,不但能夠充分挖掘學生自主思考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領導力,促進學生形成自有的團隊默契交流和集體使命。
三 增強交流合作學習
數學課堂上,采取合作的教學策略是有利的。一方面,學生合作學習有利于數學上課達到老師的預期效果,加強了班級管理,能夠讓更多的學生注意力集中到數學學習中;另一方面,加強了學生的自主性與參與感,挖掘學生運用數學的動力,打破常規的老師上課、學生聽講的模式。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為了完成現有的課程任務、改善班級管理,老師需重視和運用合作的教學策略。結合階段性的課程內容、班級管理目標,找到適合小學學習數學的合作方法,讓學生可以真正的舉一反三。班級管理上學生的凝聚力將加強,在合作過程中,合作學生的數學主動性將提高,不愿意合作的學生將意識合作的必要而改變。
事實證明,學生經常會有意想不到的精彩發言。班級管理很重要,一般常規數學課堂上,往往會出現有的學生聽不懂、或跟不上,有講話、瞌睡、不聽講。而這種在數學課堂上采取合作的教學策略,一方面學生們之間相互敦促、合作交流學習的機會增多;另一方面,班級管理中,學生自發有了合作的內在動力,自己原來也可以成為別人幫手,自己原來也可以學得那么快。
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班級管理方面,合作的教學策略,在數學課堂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學生自我管理層面,學生通過合作,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方法與習慣,對自我認識、自我管理方面有提高,意識到合作的重要,建立更好的交流方式。在老師教學層面,讓學生更容易的接受、消化數學知識,并能夠舉一反三的運用到現實生活中。班級管理方面,隨著學生們在課堂上的合作加強,在小學班級里學生學習數學的氛圍增加了。課堂上進步快的學生他們在學習中開始學會分享想法、打破局限、拓寬思路;與人交往中認識他人長處,意識自己不足。進步慢的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到學習上的不足,改變不自信的觀念,因方學習法的不對而及時糾正,學會感謝他人的幫助,改變和同學的相處模式。
參考文獻:
[1]吳曉霖.小學數學兩極分化現象的成因與解決策略[J].亞太教育,2019(07):124.
[2]黃桂月.小學數學中滲透班級管理的策略漫談[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