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玲
摘 要:關于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數學教師運用正確、科學的教學方法對其進行提高。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應該正確認識到數學計算能力對于學生成績提高的意義,同時也應該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將培養計算能力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總結探索出更多的教學方法,運用到課堂的實際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數學或者其他學科的過程中擁有扎實的計算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計算能力;策略
一? 計算能力的重要性
計算能力是整個小學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教學任務,尤其是后續學習的基礎,所以教師應對此給予重視。同時,計算可以有效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在任何觀念都還沒有成型的條件下對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最有效的,長此以往更易培養出學生創新思維。如果學生沒有扎實的數學基礎,那么在往后的相關學科學習中將會非常吃力。
二?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措施
(一)興趣培養
任何學習都是以興趣為前提的,如果沒有興趣將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也必然不會有太大的學習成果。對此,教師在平時的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將興趣的培養作為首要任務。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數學小游戲、數學計算競答等活動,調動課堂氣氛,改善以往沉悶的教學環境,讓學生知道數學也可以像美術課或者其他課程一樣活力滿滿和輕松自在。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數學問題結合實際生活,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講內容。
(二)掌握計算技巧
在數學計算中,計算技巧就相當于游戲中的外掛,學生都喜歡玩游戲,當然也就能意識到計算技巧的重要性。掌握了計算技巧不僅能讓數學計算變得更加簡便,還能節省很多時間。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計算技巧的應用范圍有限,學生在使用的時候需要多加注意;并且,學生的個人習慣不同,在使用計算技巧的時候要挑選適合自己的;或者在平時的數學學習中,學生也可以根據經驗總結出適合自己的計算技巧。
(三)強調學生習慣的培養
在對小學生進行計算能力培養時,不僅需要結合教材上的知識點向學生傳授一系列數學計算知識,還應強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身數學計算習慣,強化學生審題水平,避免學生在解答各項數學計算題時出現思維混亂的現象。很多學生在解答數學題時存在潦草的問題,不僅會影響學生自身的主觀判斷,還會造成教師后期檢查出現問題。因此,在對小學生進行計算能力培養的過程中,還應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避免學生在解答相應數學問題時出現字跡潦草的問題,在提升小學生綜合學習效果的同時,實現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能力培養順利開展的目標。在完成數學習題計算解答之后,教師會要求學生對自己所做的習題實施有效檢驗,以降低數學習題出現錯誤的概率,在提升小學生數學問題解答正確性的同時,更好地鍛煉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從書寫習慣方面來分析,很多學生并未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因此很可能在書寫時將數字寫錯,這也會使得學生的計算能力不高。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在識字寫話本上反復的練習,盡量書寫規范,避免出現抄錯題目或是計算過程中數字寫錯等低級的錯誤。以教學“6~10的認識與加減”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特意給學生強調,6與0相比多一個尾巴,7與1相比多出一條眉毛。如此,在生動的比喻中學生能輕易記住數字的特點,從而將數字更加規范地寫出。此外,教師的示范與表率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也要批改作業或在板書時也應該規范書寫,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良好的驗算習慣也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一部分。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驗算能力,盡量讓學生做到口算,若無法口算,則可以運用豎式計算的方式,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除此之外,教師也應該讓學生掌握相應的驗算方式,這樣才能培養并提高學生的驗算能力。例如在教學“5693+4135=9828”時,教師要指導學生結合所學的運算法則進行驗算。首先,可以變化加數的位置、和不變,即4135+5693=9828;其次,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即9828-5693=4135或9828-4135=5693。因此,根據加減乘除的關系,學生能根據計算的結果進行運算,也能檢驗運算是否正確。總之,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提醒學生每做一道題便演算一次,形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結語:
總而言之,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一直是小學數學的教學重點,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應借助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數學計算產生興趣,并主動將數學計算運用到生活之中,這樣才能促使小學數學教學實現真正高效。
參考文獻:
[1]陳建.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7,0(16).
[2]韋孟嘉.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研究[J].神州,2017,(3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