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明
摘要: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學習與探究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文章分析了加強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加強教師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教師;專業化;發展;措施
教師專業發展的目的是實現教學實踐活動的創新,實現教育的整體創新,使之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符合教育為日益發展的國家和社會培養和提供更多有用人才的要求,這應當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高層次目標。不斷提高知識水平、業務能力,成長為師德修養高、業務素質精、教學技能全面、教學基本功過硬、具有教科研能力、適應新時期新課程改革需求的教師,更是素質教育深化改革實踐中,時代對教師的要求。
一、加強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性
(一)教師專業化建設是提高教師社會地位的內在需要
加強教師的專業化建設既是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的內在需要,也是促進教師素質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顧明遠教授指出,社會職業有一條鐵的規律,即只有專業化才有社會地位,才能受到社會的尊重。教師如果沒有社會地位,教師的職業不被社會尊重,那么這個社會的教育大廈就會倒塌,這個社會也不會進步。因此,要使教師這個職業得到社會的認可,使教師不斷激發光榮感,教師職業的專業化就是大勢所趨,就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事實上,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就逐步加大了對教師專業化的法律認定,《教師法》《教育法》《教師資格條例》等法律法規的逐一出臺,以及教師資格認定的全面實施,已是從實際操作層面上推進了教師專業化進程。
(二)加強教師的專業化建設是促進教師素質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使我們的教師適應新時期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須建立健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機制,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反映到師資的教育和培養體系中知識的培養,轉向對專業態度、專業技能、專業價值、專業精神等各方面的綜合訓練;由只重視職前培養,轉向強調職前培養、入職培訓和在職研修的一體化的培養模式。強調教師職前教育機構和在職培訓機構應合而為一。職前教師教育應能夠使未來教師具備他們今后整個專業生涯中完成許多教學專業任務所必需的大多數或全部的能力,能獲得持久的專業學習和發展所必需的所有知識結構和態度。職后教師教育著重于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增強職業適應性,培養骨干教師;著重于學習新理論、研究新問題,培養教育教學專家。
二、落實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措施
(一)創設教師專業發展內環境
學校既是教師專業生活的場所,又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地方,它應該成為一個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學習型組織。把學校建成學習型組織,是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一個重要標志。從專業發展角度看,教師的成長離不開教育教學實踐,如果拋開學校去談教師的發展或成長,那就失去了發展的基石和依托。所以要尊重教師個體的發展愿望,創設一切有利條件,充分發揮教師個體創造力和教師群體合作力,形成一種彌漫于整個組織的學習氛圍,并憑借著群體間持續不斷的互動學習與實踐,使個體價值與群體績效得以最大限度的顯現。教師之間的合作和學習,是教師在其組織中不斷成長。在這里,教師的不同意見可以互相交鋒,產生思想上的火花,生成新的知識;不同的教師互動,有利于教師對教學的反思,使教師更能夠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教師培訓學習。
(二)加強師德建設
教師的專業精神和專業道德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首要問題。教師的專業精神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專業責任感。沒有責任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教師要有強烈的責任感,要尊重和關心每一名學生,要有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二是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教師要對每一項工作都精心,對每一個環節都精細。讓教師用精心的態度,通過精細的過程,產生精品的教育成果。三是發展的意識。教育的前瞻性要求教師有發展的意識,提倡教育教學中,注重習慣的養成和方法的傳授。有“為學生的一生發展奠基,對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意識。
(三)改變教育觀念,吸收教學經驗
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未來的教育事業在全面提高孩子綜合素養的同時,更關注孩子個性的發展和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一名好的幼兒教師,不光是自己的專業知識需要過硬,最主要的是要在工作中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在不斷的學習中,積累經驗找到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豐富教育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水平。
(四)加強團隊教學合作意識
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光靠個人打拼已成為一件不現實的事情,學會合作,借助集體的力量是必然的選擇,因此,教研組備課組的地位和作用也越來越重要了。教研組、備課組是教師進行專業化發展的一個課堂,可以幫助教師學習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觀念,為新的教學實踐做好支撐和儲備。教師相互合作、交流,就是打破相互隔離,敢于承認自己存在的問題,保持開放的心態,尋求同事的合作和幫助,隨時準備接受教育新觀念,充實自己。而教研組備課組就是為教師相互合作搭建的平臺,圍繞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開展課堂教學方法的探討。
(五)構架信息化平臺,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
很多一線教師普遍對科研論文抱著一種敬畏的心理,認為科學研究工作只是教育理論專家的事,與自己相距甚遠,對學術語言的陌生加劇了畏懼的心理,不利于學術思想的普及和提高。而社會性軟件恰恰構建了互動、開放的信息化平臺,利用社會性軟件的這種優勢,可以組織教師開展各種項目研究,突破傳統教研活動時空的限制,讓每個參與的教師都能及時、快速地感受到其他教師的科研成果和最新信息,尋找研究的靈感和突破口。全新的教研制度,民主的研究氛圍,突破時空局限的教研網,創建了合作、共享的教研文化,有利于教師科研能力的提高和教學水平的提升。
三、結束語
教師發展的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就在于它是促進學生發展的真實和必要的條件。立足于現實去理解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自然地成為開辟教師自我發展的道路,有助于關注自身,關注學生。理想的教育是:在師生共同的生活世界中教學相長,學生在教師的發展中成長,教師在學生的成長中發展。學校要努力為教師搭建專業成長的平臺,尋求教師專業成長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1]吳椿.論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