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良平
動手操作是數學教學的一大活動形式,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次,我在教學了《年、月、日》之后,周末布置了一個課外作業,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制作2010的年歷。因為這個內容應該是一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所以只是略微提了一下。沒想到在周一的時候我剛進教室,大部分孩子把她們的這個作業交給我,我一看,風格較多,其中一張年歷,一年整齊地劃分為了12個月,每個月的特殊節日還用不同的顏色標示出來,在內容之間還畫了一些簡單的畫來裝飾,非常漂亮。最讓人感到高興的是有些孩子還在年歷的背面詳細寫了2010年1月1日是星期幾的計算過程。這幾幅作品讓我更加體會到了動手操作對孩子們至關重要。
動手操作有助于孩子探索新知識,找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譬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時,事先我在課前準備時想到學校沒有多媒體教室,這樣這個教學內容科學直觀地讓學生去學習就不可能。于是我準備利用身邊已有的教學資源為孩子創造自己動手操作的學習空間。在課前讓學生自己用小字本的格子(即1平方厘米)分別剪下來,每個人都用心去準備了30個1平方厘米,6個1平方分米的紙,然后在課堂教學時,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去發現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小正方形的個數,然后又發現長方形的長就是每行所含的小正方形的個數,長方形的寬就是小正方形的行數,從而得出結論,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關,再仔細觀察發現就會得知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這一結論。最后再引導學生去動手驗證它。學生們在教師地組織引導下一步一步地獲得新知。我相信,孩子們在這個活動中學習到的知識,比我們教師講或是教師單獨示范來得要深刻得多。既學習了新知識,還學會了實驗——發現——驗證這種學習方法。這節課下來,我覺得有些得失,一是在課堂教學組織上還得多想辦法,有些孩子一動起手來就停不下來,有些孩子在操作過程中發現了新知,卻不知道如何表達出來。雖然教學任務是順利完成了,但是還是有很多不足期待在以后的教學中逐步改進。
動手操作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時,教學書中有一個設計圖案的游戲。要是以往的話,我會只是讓孩子們去看一下就行了,讓他們大致了解一下有這么一個環節。可是這次我沒有放下這個活動,而是作為一項這家庭作業去完成。第二天收來一看,我樂了。這次的作業竟然一人不落,就連平時經常不交作業的孩子也非常認真地完成了。而且從作業能看出孩子們很認真,每個孩子還在自己設計的圖案上別具匠心,想象力豐富。他們中有的還認真地加上色彩,就以面積為6平方厘米為題,他們就想象出來上百種圖案,有小動物、樹、美麗的房子、小路、橋……然后我還在課堂上對他們好的圖案進行表揚,再貼在教室里展覽,最后還在家長會上一一進行匯報。我想孩子們真的,那么豐富的想象力,是我們成人永遠也達不到的。不要讓這樣的童心和想象失去。那么這種操作活動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對于以后孩子們學習空間圖形上有很大的幫助。看似小小的涂鴉之作,卻蘊含了孩子們對知識的熱愛,以及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
動手操作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多數孩子對數學的認識停留在機械地運算、煩人的推理,還有不斷地分析中還有教師大量的練習,枯燥乏味的講解。這些讓那些基礎很差的孩子感覺更不想學習,產生對數學的厭倦。如果在課堂中充分運用教材,與生活密切聯系,挖掘出可以讓學生動手的機會,充分提供孩子動手操作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去享受他們的樂趣,在動手操作中沖淡平時的枯燥,讓他們樂在其中。如《兩位數乘兩位數》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計算題目,小組里展示并評比,誰出的題目最容易讓人出錯,讓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同時在操作中鞏固了新知。又如:在設計面積為6平方厘米的圖案過程中,無論成績好壞,給他們呈現的仿佛不是一道數學題而是一次美術作業,讓學生們不是以為數學就只有單一的學習模式,它同樣可以豐富多彩的。有的學生說:“我計算不行,但是看我設計的數學圖案多漂亮!”這時如果教師再加以鼓勵,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了,自信心也有了。要是下節課還是數學的話,教室里不再地一陣哀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歡呼聲時,那時,身為數學教師的你才真正感覺到動手操作對于數學教學的重要性了。
動手操作活動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出生在21世紀的孩子都有著天生的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而且在生活在都很自私地為自己著想。在數學教學的動手操作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們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在操作過程中,有個人獨立操作,有同桌一起合作,還有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活動中經常與他們合作、交流,引導他們團結一致。比如在學習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知識后,要對這個知識進行運用。我在課堂上讓孩子們以同桌為合作單位,一起計算一個同學的文具盒的面積,于是孩子們忙開了。有的小組半天都不能完成,而有的小組卻很快的完成了。最后我讓最快的一桌展示他們的合作過程:一人用直尺快速測量,一人作記錄之后立即計算,兩人再同時檢查驗算結果。其他學生也明白了怎樣才能很好的合作。不是爭著要量誰的文具盒,也不是一個一個的去計算。兩個人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要明確分工,團結一致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務。通過活動,孩子們在課外的活動中也能學會幫助別人,去關心他人,會友好地去組織游戲了。
總之,在新教材的數學教學中,很多內容的教學都要求教師多設計活動,多給孩子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們在活動的過程中去學習,去探索。我這些課下來就有很明顯的感受,孩子不是不愿意數學課,而是要教師們如何讓他們喜歡數學課。而真正要讓學生們確實在課堂動手操作活動中有所收獲,是擺在教師面前一個長期艱巨的任務,它必須結合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找到有效可行的操作材料,還要堅持不懈。作為新世紀的數學教師,任重而道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