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靜
近年來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關注越來越多,其中對閱讀教學的關注尤其多。因為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培養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談一談自己閱讀教學的幾種方法:
一、以評促讀。
閱讀,自始至終離不開讀。呂淑湘先生曾經說過:“學習課文主要是讀,聽人讀,自己讀?!闭n文讀熟了,大體也就理解了。無數的教學實踐證明,聽老師口若懸河,不聞學生書聲瑯瑯的語文閱讀課,不是好的語文課,作為教師應在課堂上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閱讀課文,使其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比如《漁歌子》這一首詞,可先讓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再指名讀,其他同學評析,有的同學說字的音讀得很準,有的同學說讀得流暢。我就讓全班同學按這種標準讀。接著,我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片刻,一雙雙小手便舉了起來,生說:我看見了一行白鷺在山前展翅飛翔,不少的桃花開了,粉紅粉紅的,一位頭發花白的老爺爺,頭戴斗笠,身披蓑衣在專心致志的釣魚。我又問,詞中除了寫了這些景象,還寫了什么?生說還寫了流水,鱖魚,我又問什么樣的水,什么樣的鱖魚?生思索一會兒,便又舉起手,說,五彩斑斕而且流得很緩的水,又肥又可愛的魚。我問同學們贊成這位同學的說法嗎?同學們不約而同地回答:“贊成,贊成?!蔽夜室饧{悶,水為什么是五彩斑斕的呢?生紛紛地高高地舉起手,迫不及待地想說,于是,我就叫最后一位高個子給大家講,他說:“春天來了,樹長出了新葉,抽出了新枝,這時樹上的枝葉有的是嫩綠的,有的是深綠的,再加上各種各樣的野花開了,倒映在水中不就是五彩斑斕的嗎?同學們都說“對”!同學們,你們覺得這個地方怎樣?“美!”那就再讀一讀,然后指名讀,生評價,生有的說:“讀得美,但沒有把景物的生機展示出來?!蔽艺f:“那你來讀一下。”這一讀,大家又有了新的意見,這么大聲,會影響漁翁釣魚的心情,會嚇跑上鉤的魚,就這樣大家把這首詞讀得有聲有色。在讀的過程,自始至終老師沒有說應該怎樣讀,但在互讀互評中,提高了朗讀水平,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二、想象畫面,領悟情感。
“空白”是中國國畫、書法藝術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部分語文語言精煉、內容含蓄, 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有意留下一些“空白”使內容達到余音繞梁的境界。比如《搭石》這篇課文,人物是如何搭石的,如何走搭石的不具體,就可以讓學生想象畫面。學生通過品讀句子,想象畫面以后,有一個學生說:“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你不爭我不搶,走在最前面的心里想:我不能突然止步,否則,后面的沒法落腳,就會一個一個掉進水里,多冷呀!走在后面的想:我不能去搶路,否則就會把別人擠進水里。正是他們這樣想著,所以順順當當走過了搭石?!边@個學生剛坐下,另外一個學生迫不及待地站了起來,他說:“入秋以后,天氣變涼了,有一天,大叔來到小溪邊,脫掉鞋子,挽起褲子,忍著冷淌過了小河,一上岸,他沒有急著穿鞋,而是到處找石頭,找來石頭,又去搭石頭,就這樣一直忙了整整一個下午,累得筋疲力盡,可是心里樂滋滋,心想:“大家過小溪不用脫鞋這么麻煩了?!庇捎诖蠹覈L試到了成功的喜悅,思維活越起來了,一幕幕動人的場景便浮現在了大家的眼前。通過想象畫面,豐富了人物的形象,捕捉到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運用想象思維進行閱讀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長期訓練,既能提高閱讀效率,又能發挖掘學生潛力,促進語文素質全面發展。
三、品讀句子,填空補充。
學生就是在獨立感悟和合作學習的探索過程中加深理解,進行自主讀書,真正地發揮角色的作用。比如《頤和園》這篇課文,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學習長廊這個景點,先讓學生找體現長廊美的句子,并填寫( )的長廊,學生根據不同的句子,概括出(一眼望不頭)的長廊,(顏色鮮艷)的長廊,(圖案精美)的長廊,(景色宜人)的長廊,這樣抓住了長廊的美,也就抓住了頤和園的美。最后小結學習方法,再鼓勵學生利用這種方法學習佛香閣、昆明湖、十七橋等景點。通過品讀句子,填空補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景物的美,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又可以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
四、了解人物生活的環境或時代背景,體會人物的高尚品德。
比如《白楊》這一課,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觀察環境惡劣的邊疆圖片,對邊疆飛沙走石,漫天黃土,寸土難生的環境有充分的認識。這樣有利用學生了解文中父親扎根邊疆及帶自己的孩子扎根邊疆的目的和意義體會人物的高尚品德。比如《倔強的小紅軍》這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介紹一下時長征背景,一邊聲情并茂的介紹,一邊用媒體進行渲染,促使學生身同感受。通過對時代背景的了解,學生容易理解小紅軍在極度疲憊,饑餓難耐的情況之下,為何拒絕別人對自己的幫助的原因,再深入研讀小紅軍的語言、動作。體會小紅軍不拖累別人,寧愿犧牲自己,一心一意為別人著想的高尚品德。
五、抓中心問題。
抓中心問題是許多老師常用的閱讀教學的方法。這種方法一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文脈,二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這個中心問題可以是文中的某個字、某個詞或某句話。比如《鄉下人家》這一課,我抓的是最后一個自然段_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教學時,我先引導朗讀這一句話,然后質疑?!笆裁磿r候具體指的是什么時候?”“什么季節具體指的是什么季節?” “課文寫了鄉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場景? ”“獨特、迷人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是獨特迷人的?”不難看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圍繞一個問題牽引出了多個問題。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深入文本、研究文本,解決了問題,獲得了成功的快樂。通過抓中心問題,既簡化了教學過程,又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謂是一箭雙雕,何樂不為呢?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徑,加強閱讀教學是培養未來人才的需要。同時閱讀教學是培養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環節。閱讀教學有豐富知識,鍛煉思維,發展潛力,陶冶情操,培養品德的作用。因此,作為教師應該認真鉆研教材,認真研究學生,因材施教。不同的課文,不同的教育對象,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使語文課堂輕松活躍,簡潔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