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貴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素質教育的內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德育)、文化科學素質教育(智育)、勞動技能素質教育(勞技)、身體心理素質教育(體育和心理教育)。”它們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整體,而思想教育又是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數學作為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我們除了應使學生掌握最基礎的數學知識,重視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外,還可以結合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數學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它與其它學科有著密切聯系,以及它在社會實踐中有著廣泛應用,更重要的是通過數學的學習能訓練人的思維方法,完善人的個性品格。而且小學數學新課標也明確提出:“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因此,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既是《綱要》的要求,也是時代的需要。
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我們的祖國已有五千年悠久燦爛文明歷史,有著祖沖之、陳景潤、華羅庚等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我們的祖先在數學領域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教師在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進行講解,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如陳景潤證明了近代數學領域250年無人解答的《哥德巴赫猜想》,英國數學家哈伯斯坦和德國數學家黎希特把陳景潤的論文寫進數學書中,稱為“陳氏定理”。在教學中關于圓周率的計算,指出祖沖之是第一個算出圓周率到七位小數的人,比外國人早一千一百多年。在《有理數》這一章教學中向學生介紹中國是最早使用負數的國家,關于負數取得的成就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比歐洲則早了一千多年。
通過這些事例的介紹,讓每個中學生懂得,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過去和現在在數學領域中都有過極大的貢獻,讓學生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感情。
二、教育學生熱愛勞動,爭做好人好事
國家教委《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強調:“課堂教學要與生產勞動有機結合,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教材中有許多如植樹造林、掃地、澆花、搬東西等等勞動類型的問題解答,教師在教學時應結合習題對學生進行勞動方面的思想教育,讓學生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和品德。如在教學“少先隊員幫敬老院的爺爺奶奶打掃衛生,三年級去了15人,四年級去的人數是三年級去的2倍,兩個年級一共去了多少人?”這類習題時,可結合班上或者學校的好人好事進行宣傳好表揚,使學生爭做好人好事,以達到凈化校園、凈化社會的效果,培養良好的社會風氣。
三、對學生進行節能環保教育
現在,全世界環境日益惡化,森林面積急劇減少,土地沙漠化嚴重,溫室效應帶來的副作用越來越明顯,特別是水資源的嚴重不足,飲用水和農業用水缺乏現象。在教學如“一座居民樓安裝了節水閥后,平均每戶每月節約用水2噸。照這樣計算,72戶居民一年可節水多少噸?”或“李莊去年植樹造林,種植桃樹6公頃,每公頃栽種2050顆;種植杏樹4公頃,每公頃栽種3000顆,一共種植果樹多少顆?”這類習題時,結合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和環境保護教育。
四、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現在的學生平時在家里父母溺愛的較多,且大多數都缺乏集體主義觀念,缺乏尊老愛幼的良好品質,教學活動也是我們滲透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徑。如以學習“年、月、日”的內容,當學生認識完“年、月、日”后,可讓學生在年歷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學生的興趣很高,一會兒就圈完了,老師接下來說:“老師想知道,你知道自己爸爸媽媽的生日嗎?知道的請舉手”這時,只有部分同學舉起了手,教師就應該抓住時機,聲情并茂地說:“同學們,每一位爸爸媽媽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但并不是每一位孩子都知道自己爸爸媽媽的生日,”這時教室里鴉雀無聲,學生都陷入了沉思,教師繼續說:“不知道的,回家問一下爸爸媽媽,當爸爸媽媽過生日的時候,為自己的爸爸媽媽送上一份祝福。”同學們都使勁地點了點頭,好像一下子長大了許多,不像剛才那么興奮了,是教師對他們愛的教育撥動了他們心中那根弦,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熱愛家庭、熱愛父母的感恩教育。
五、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
數學課上,教師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主要方法。教師的示范作用體現在,教師要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感染學生,以自己嚴謹的教學風格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來影響學生。例如:上課時,教師著裝要樸素大方,講普通話,語言要清楚、明白、有邏輯性。板書要整齊,書寫要規范,輔導“后進生”要耐心、細致,使學生在教師的表率作用下,潛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要培養學生計算仔細、書寫工整以及自覺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課堂上教師要注意發現有突出表現的學生,用實例來激勵其他同學。例如:對上課認真聽講,學習認真刻苦,作業正確、整潔,思考問題機智靈活等方面的同學,教師要及時表揚,為其他同學樹立學習的榜樣。教學時,教師還要針對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總之,不論是師、生的示范還是教師的要求,教師都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認真、嚴格、刻苦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此外,還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熱愛學習、熱愛科學等方面的教育,真正寓思想教育于數學教育之中,從而達到教書育人效果。
總之,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既應掌握豐富的知識,又應具備高尚的人格,這是“以人為本”現代教育理念的起點。數學教學中德育功能滲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學能真正為新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材服務,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