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東
如何激發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如何對他們的課外閱讀進行有效的方法指導,如何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自主閱讀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迫切問題。我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一些探索與嘗試:
一、制定課外閱讀訓練序列
遵循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依據不同階段學生不同的認知結構與心理結構,制訂出課外閱讀目標序列、內容序列。課外閱讀目標主要由學段總目標、年集子目標組成。內容序列包括與各年級教材配套的自讀課本,以及我們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提供的閱讀推薦書目。
根據學段總目標和年級子目標,制定課外閱讀訓練次數及訓練內容。第一次,運用工具書理解生詞;第二次,給文章分段,概括段意;第三次,寫出所讀文章的主要內容……每一個訓練內容練習時間為兩周。 課外閱讀推薦篇目有:小說《寶葫蘆的秘密》,科幻作品《兒童科幻小說選》,淺顯的歷史讀物《上下五千年》,古詩《唐詩三百首》中三十首(不包括語文教材中提供的),供學生課外誦讀。
二、確立各學段訓練重點及訓練方法
第一學段——著重激發閱讀興趣,讓學生喜歡閱讀;
“興趣是學習的內驅力” ,課程標準的閱讀目標第一條為 “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的確,“教會孩子渴望閱讀 比教他怎樣閱讀更重要”, 因為有興趣才能自覺主動地閱讀,有興趣才能堅持不懈地閱讀,有興趣才可能形成閱讀習慣。
1、創設班級閱讀環境,催生閱讀興趣。環境的創設在閱讀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會給兒童帶來閱讀的激情,調動他們閱讀的積極性。如在教室建立圖書角,在教室的黑板報上,專門為讀書開辟專欄,內容為 “我喜愛的名人名言”、“本周推薦書目”、“我喜歡的詞句”等,這些內容不定期地更換,源源不斷地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參考和引領。
2、發揮課內閱讀作用,指導選擇讀物。要選擇有利于兒童身心發展,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愛好,文質優美、內容精彩有意思的讀物才能吸引學生。選擇課外讀物,可以和課內閱讀聯系起來。
3、開展閱讀活動,交流閱讀成果。有檢查才會有落實,有測評才會有促進。定期測評可采用“講”“展”“賽”的形式。“講”即講述,采用讀書匯報會、故事會、閱讀心得交流會等多種形式。 “展”即展評,就是展評讀書筆記、手抄報、采蜜集等。“賽”即競賽、辯論賽、百科知識競賽等。這些測評形式,既能有效的檢查閱讀情況,又能激發閱讀興趣,調動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
4、參加各種比賽,體驗成功喜悅。學生學得或了解的知識多或少,他們或許不知道。那么,有意識地帶他們去參加一些語文活動,一方面是為了應用語文知識,另外,也可以促進學生進一步地多去課外閱讀。因為有比才明白自己的差距,就會有一種多讀多積累的欲望,就會更加主動地去從事課外閱讀。
第二學段,著重指導閱讀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
閱讀過程中,要教給學生多種閱讀方法,如選讀法、精讀法、速讀法、摘錄批注法等。對一篇文章,粗讀時,了解概要,理清層意;細讀文章時善于圈圈畫畫,如對好詞佳句打上特殊記號,對疑難之處畫上問號。
通過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形成以下閱讀習慣:A、閱讀要明確目的B、閱讀要注重過程。C.閱讀要勤于思考要質疑。D.閱讀要勤動筆墨。E、閱讀要善于查閱資料。
在閱讀方法指導中,著重教會學生寫閱讀筆記。閱讀筆記的常見類型有下列一些:A做摘記B寫提要C寫心得D寫書評、專題評論等。教師要經常指導學生寫好閱讀筆記,并經常予以督促、檢查,使他們養成習慣,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第三學段,著重培養閱讀能力,讓學生享受閱讀;
根據閱讀能力的構成要素,主要培養下列自主閱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學會A自主選擇閱讀內容。能甄別閱讀內容的優劣,選擇適合自己、對自己有幫助的讀物來閱讀;,B、自我確定閱讀目標。能根據自己閱讀水平,確定閱讀目標,并能使自己得到發展。C、自主選擇閱讀方法。能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喜愛的閱讀方式。D、自由抒發感受。談感想,讀片段,演情節,做動作,不拘一格,只要能表達出自己內在的感受就行。在閱讀效果上,實現:A有較強的認讀能力:對詞句的認識能力和按語言結構正確讀出的能力。B.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對詞句、文章內容及中心思想的理解和認識文章結構的能力。C.有較強的記誦能力:對文章內容和語言、寫作方法的儲存、吸收和重新提取的能力。D.有較強的鑒賞能力:欣賞文章的語言、表現手法。體會思想感情,提出獨立見解和質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