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和東
摘要:在網絡開放的時代,網絡資源日見豐富,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充分借助網絡資源來提升自己的教育實力,可以通過名句解讀來砥礪思想,可以通過勵志教育來增強信心,可以通過熱點探討來明辨是非,可以通過新聞悅讀來了解時事,……從而讓自己的教育更見成效,也更具藝術。
關鍵詞:網絡資源;名句解讀;勵志教育;熱點探討;新聞悅讀
有人說,教育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這話說得不無道理。特別是在當今這個網絡開放、網絡資源日益豐富的時代。如何借助網絡資源來提升自己的教育實力?這不僅是每一個學科教師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更是每一位班主任要努力解決的問題。作為語文學科教師,更作為一名“老”班主任,筆者想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就如何借助網絡資源來提升自己的教育實力,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的看法和做法。
一、名句解讀,砥礪思想
在網絡化時代,網絡上存在著大量短小精悍的名言警句,它們或予人以哲思,或催人以奮進,或教人以啟迪,或給人以教化。如馬克思說,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厲害,發出的光就越燦爛;莎士比亞說,在命運的顛沛中,最可以看出人們的氣節;魯迅說,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蕭伯納說,人生有兩出悲劇:一是萬念俱灰;另一是躊躇滿志;奧斯特洛夫斯基說,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著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這些名言警句都是不少古人通過自己的無數經歷獲得的寶貴的經驗和教訓,他們用精煉的語言認真總結下來,留給后人參考學習,規范自己的行動,這就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在班級教育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精選這些名句,每周五展示一則,要求學生利用星期六、星期天在家進行個性化解讀,要求從名句中提煉觀點,結合生活實例進行剖析,最后得出結論。星期一學生一到校就收上來全批全改,然后每天選擇兩位學生的優秀習作在班級交流展示,并進行適當點評。通過這種名句個性化的解讀,不僅刺激了學生的表現欲,還鍛煉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更啟迪了學生的思想,砥礪了學生的意志。
二、勵志教育,增強信心
勵志是一門學問,這門學問不管多厲害的人都讀不懂,學不精,進而形成一個獨立學科"成功學"。勵志學,不僅僅是要激活一個人的財富欲望,更要激活一個人的生命能量,喚醒一個民族的創造熱情。失去創造力,可以說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的最大悲哀。而勵志,便是讓一個人重新煥發起這種力量。勵志,并不是讓弱者取代另一個人成為強者,而是讓一個弱者能與強者比肩,擁有實力相當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勵志,即是喚醒一個人的內在創造力。惟有從內心深處展開的力量,用心靈體驗總結出的精華,才是一個人真正獲得尊嚴和自信的途徑。我們的學生整天生活在相對封閉的校園里,遨游書山題海,奮戰白天黑夜,信心在一點一點地磨損,身心在一天一天地疲憊,這就需要我們精心為學生準備好心靈雞湯,傳遞好正能量,適時喚醒學生沉睡的心靈。而發達的網絡則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勵志資源:勵志歌曲,勵志故事,勵志演講,勵志視頻,勵志文章,……這些資源里有身殘志堅的,有愛崗敬業的,有孝感天地的,有勤奮學習的,有艱苦創業的,有臨危不懼的,……這些勵志資源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所以他們真實可信,形象生動,情節感人,對學生也極具震撼力和感染力。作為班主任,我們可以根據需要合理地選取這些勵志資源,組織學生在班會課上觀看和學習,然后暢談感受,述說啟示,由此激發起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我想,這樣信手拈來的生動的勵志資源恐怕要比老師蒼白的說教更具有教育性和說服力吧!
三、熱點探討,明辨是非
社會是個大家庭,每天都在發生許多具有爭議性的熱點話題,有關于倫理的,有關于道德的,有關于行為的,有關于修養的,有關于法律的,……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了不同的看法,有時即使是同一個人,人們對此也褒貶不一,好像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往往會混淆人們特別是還不具辨別力的學生的視聽。但真理只有一個!作為班主任要用自己敏銳的眼光去發現這些熱點話題,充分挖掘這些熱點話題潛在的教育價值,根據自己教育的需要去合理地挑選這些熱點話題,然后在每周或間周的班會課上選擇一個熱點話題展開班級討論。所謂話不講不清,理不辯不明。只有讓學生在爭辯中才能發現問題,才能明辨是非,才能解決問題。如前一段時間在網絡上具有爭議的“2017最心酸的兒童節禮物”:兒童節前一天,南京某超市抓到一名小偷。民警對女子進行搜查后,在她身上搜出了被盜的一點雜糧、一個雞腿和一本兒童讀物。女子自稱姓劉,生了雙胞胎女兒,但腎臟都有問題。她這次帶著其中一個病情比較嚴重的來到南京總醫院治病,因為住不起院,她只能讓孩子白天在醫院掛水,晚上租住在兩平方米的房子里。因為腎臟問題,孩子需要吃雜糧,所以她就到超市偷點雜糧,一個雞腿。“為什么不偷多一點雞腿呢?”民警很疑惑。“我就是為了孩子,不是自己吃。”劉女士說。而偷的兒童讀物,劉女士則說這是給孩子的兒童節禮物。據劉金霞說,因為兩個孩子都有病,導致家庭經濟困難。她老公受不了,離家出走,再也沒回來。她在老家種地,沒有其他經濟來源……針對這一事例,我在班里組織學生從情理法三個角度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引導學生在關注情的同時,更多地從理與法的層面去思考問題,想出對策,從而解決問題。
這種有針對性的班級討論,不僅把課堂真正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還讓學生在爭辯中明白了真善美丑和是非曲直,從思想上樹立了是非觀念,這為他們以后的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新聞悅讀,了解時事
當今世界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是現實的問題是學生整天被關在校園之內,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對外邊新近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生活離他們越來越遠了,所以學生說來言之無物,寫來言之無味,生活變得黯然失色了。有感于此,我每天利用學生午餐與午休之間的時間播放相關新聞,學生自覺觀看。新聞聯播,讓學生了解了國內外大事;焦點訪談,讓學生明白了時事熱點;今日說法,讓學生懂得了法律法規,……正是利用了學生對電視的熱愛和癡迷,我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看新聞的習慣,他們了解了時事,生活與社會更好地接了軌,讓他們的學習不再是枯燥無味了。
當然,借助網絡資源來提升自己的教育實力的策略還有很多,我們還可以撰寫博客,我們還可以分享經典,我們還可以轉發微信,……以上幾點只是筆者在教育實踐中的一些粗淺的嘗試,但不管怎么做,其最終的目的就是讓自己的教育更見成效,也更具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