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
摘要:數字媒體的發展以及各種新媒介的出現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電影、微視頻、微課等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但是目前我國的影視后期人才非常缺乏,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技能無法滿足影視公司的用人需求。因此,本文筆者從當前影視后期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高職藝術院校應用型影視后期人才的培養措施。
關鍵詞:高職藝術院校;影視后期;人才培養
影視在我國的起步比較晚,但是發展態勢比較迅猛,所以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近年來,國家和政府十分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影視后期制作的重要性逐漸凸現出來,在影視產業中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由于我國在培養影視后期人才的過程中還存在諸多不足,導致人才質量不高。而高職藝術院校作為影視后期的人才培養基地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是當務之急。
一、當前影視后期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被動接受
目前我國的高職藝術院校主要遵循的還是傳統課堂教育模式,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作業也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敷衍了事。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是一味迎合教師的教學風格,極度缺乏主動性和創新性,長此以往,課堂實效性差。
(二)理論與實踐脫節
高職藝術院校為影視后期專業的學生安排的實踐課通常都是在實訓機房里面進行,幾乎沒有社會實踐的機會,所以學生掌握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分單一,對企業項目中實際設計的開發流程考慮得也不夠充分,他們只是掌握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卻沒有真正與市場產生連接,在這種傳統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適應用人單位的需求。
(三)實戰項目的來源單一
進入專業實訓階段之后,學生能夠接觸到的實訓項目也比較單一,只是照搬教材,可操作性弱。正是優勢實戰項目單一導致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培養。
二、高職藝術院校應用型影視后期人才的培養措施
(一)將技能大賽培訓引入教學
從近幾年高職藝術院校的發展情況來看,職業教育技能大賽有效促進了職業院校的教學改革,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到知識和技能,畢業之后順利進入工作崗位,應該繼續發揮職業技能大賽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嚴格要求,影視后期課程的設計要以比賽的相關要求為參考標準,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觀摩經典案例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同時采用創新性的教學方法,依據影視公司的工作流程,并分小組完成作品。將職業技能大賽的比賽題目與影視公司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使用常規快捷鍵進行相關操作,熟練使用色彩、燈光、照明等知識設計出符合大眾審美需求的作品,還有利用后期處理軟件編輯處理特效的能力也不容忽視。
(二)建立“三級”實驗體系培養實踐型人才
高職藝術院校依據辦學目標和專業定位,可以將影視后期制作實驗劃分為軟件基礎實訓、軟件綜合實訓以及就業崗位實訓三個部分。軟件基礎實訓的內容就是后期處理軟件的基本操作,綜合實訓就是各種軟件的交替使用,也就是一個實訓項目涉及多個軟件的操作;就業崗位實訓的開放性較強,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能夠為學生進入影視公司或者參加相關的創新項目提供實質性的幫助。此外,建立“三級”實驗體系還應實現實驗室的全面開放,這對于提升影視后期制作課程的質量有重要意義。首先要鼓勵全員參與,允許影視專業的學生進入開放實驗室中,在非上課時間提供實訓材料和相關的學習視頻;其次是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自主學習,提升自身技能和水平。開放性實驗體系的建立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大量真實的實訓項目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使之更好地適應之后的工作崗位需求。
(三)校企合作工作室模式的開展
校企合作工作室是高職藝術院校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必然結果,通過發揮企業的人才和資源優勢,實現校企雙方的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贏。一般來說,企業會本能性保護自身項目,因為這關乎其生存利益,如果讓學生獨立完成項目,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完后期制作的核心課程之后,專業課教師擔任項目的負責人,模擬企業的工作流程和已有項目以引導學生熟悉企業的相關操作流程,之后企業再委派項目經理將一些項目帶入工作室,并帶領學生進行項目的設計和開發,最終用企業的標準驗收項目。學生在校期間表現優秀的話能夠得到正式進入企業工作的機會,人才培養的鏈條就建立起來了。
三、結語
綜上所述,影視后期人才的培養是高職藝術院校的重要任務,各學校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揚長避短,充分利用各方資源,以滿足當前我國影視產業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朱文莉.技能大賽背景下對影視后期制作教學的思考[J].職業,2014 (7).
[2]楊建良.技能大賽與專業教學有效融合的實踐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 (2).
[3]葉國豐.構建“工作室制”教學平臺,培養創意產業高技能人才[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0 (6).
[4]劉詠松.構建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設計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J].新西部(下半月),201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