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舒
【摘 要】目的:分析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前來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84例,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對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展開深入的分析。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焦慮和抑郁評分無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焦慮和抑郁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行手術治療的患者而言,在手術室護理過程中加強舒適護理,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焦慮和抑郁情況,提高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的舒適度,對降低術后各種并發癥的產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值得進一步的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舒適護理;應用效果
手術室是醫院重要的核心部門,主要是為病人提供手術和搶救的場所,因此,做好手術室護理工作儼然已成為醫院重要服務內容。鑒于此,本文主要是研究在手術室護理過程中實施舒適護理的應用效果,現將具體情況作如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前來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84例為研究組對象,所有患者經過相關檢查均符合手術指證,且臨床資料齊全,并排除精神異常患者、臨床資料不齊、不配合手術治療患者等[1]。將全部患者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42例患者中男26例,女16例,年齡范圍介于20~61歲,平均年齡為39.5±4.4歲;研究組42例患者中男27例,女15例,年齡范圍介于18~60歲,平均年齡為38.2±4.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上差異不大,具有可比性(P>0.05),且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并在我院倫理委員會的監督下完成。
1.2方法
對照組護理方案:給予常規護理,即監測患者病情、協助患者做好術前的各項相關檢查等基礎性護理。
研究組護理方案: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舒適護理,具體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在患者入院后,要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詳細的了解,認真檢查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術前要對患者進行訪視,告知手術前禁食禁飲時間,同時加強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告知其手術流程和注意事項,并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解答,以消除其疑慮,對于患者的各種需求,要盡量滿足,使其能安心的接收手術治療,同時要加強對患者進行術前的心理干預,因為很多患者在面對手術,心理往往會出現緊張、恐懼等,這些不良情緒的存在,將會給手術治療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加強對患者進行手術前的心理溝通交流,注意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采取溫和的語氣與患者進行交流,告知患者一些成功的案例,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2]。第二,在患者推入手術室前,護理人員要再次詳細核對患者的信息,同時手術室的溫濕度要適宜,并根據手術需要,協助患者調整好舒適的手術體位,叮囑患者不要過于緊張,在手術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體征變化情況,如有異常,要采取及時的搶救措施。第三,手術結束后將患者送入病房,并協助患者選擇舒適的體位,待患者麻醉完全清醒后要第一時間告知患者手術情況,詢問患者術后感覺,同時注意觀察患者術后的各項生命體征,很多患者術后會出現一些不良的反應,因此,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呼吸和脈搏變化,并告知患者及家屬這是手后的一種正常反應,不必太過于擔心,對于術后情緒波動比較大患者,可以采取一些方式轉移其注意力,比如適當的看些娛樂節目、聽音樂、聊天等,以舒緩患者術后不良的情緒。加強患者術后飲食指導,以清淡飲食為主,多攝入一些高蛋白、高纖維素等食物,以保證患者每天的營養。同時囑咐患者術后盡早下地活動,以促進病情的早日康復。
1.3觀察指標
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和抑郁情況,并對術后并發癥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其中焦慮和抑郁情況分別采取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慮和抑郁程度越重。術后并發癥主要包含感染、出血、傷口疼痛等。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20.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t檢驗,并用( )表示,計數資料以卡方值檢驗,并用例(%)表示,如P值在0.05以內,則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焦慮和抑郁情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焦慮和抑郁評分無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焦慮和抑郁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所示。
2.2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術后出現感染、出血、傷口疼痛等并發癥共有3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42)7.14%;而對照組患者術后出現感染、出血、傷口疼痛等并發癥共有10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0/42)23.81%,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研究組(P<0.05)。
3 討論
在臨床上,手術是治療各種疾病的一種常見方式,但是大部分患者由于對手術流程、結果等不了解,往往會出現緊張、焦慮和恐懼等不良情緒,給手術治療效果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加強手術室護理使當前手術治療過程中非常重視的一項內容,常規的護理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滿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但是遠遠不能滿足于現代人的各種護理需求,舒適護理作為一種以患者為護理中心的服務模式,在臨床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廣,該種模式在護理過程中更加注重的是患者手術前后的心理疏導,以為患者提高舒適的護理服務,消除患者各種疑慮、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等[3]。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在護理前兩組患者焦慮和抑郁評分無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焦慮和抑郁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而在術后并發癥方面,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即7.14%VS23.81%,由此可見,對行手術治療的患者而言,在手術室護理過程中加強舒適護理,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焦慮和抑郁情況,提高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的舒適度,對降低術后各種并發癥的產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值得進一步的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張歡.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J].名醫,2018(10):194.
[2]王會平.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實施舒適護理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24):71-72.
[3]黃麗蘭.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舒適護理的臨床效果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8,9(18):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