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歡
摘 ?要:小學數學是學生系統學習數學知識,構建數學思維的重要時期,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要考慮這一時期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特點,綜合教學內容和進度,注重高效課堂的構建,正視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培養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以及數學思維,實現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小學數學 ?高效教學 ?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改及素質教育理念的推進,小學數學的課堂結構也悄然發生著變化,由原來過分重視學生知識的課堂,向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數學思維側重,這些都離不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反觀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阻礙著高效課堂的形成,教師單一、枯燥的教學方法,僵硬的教學模式,無法有效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針對這些問題,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構建高效課堂:
一、革新教學理念,營造良好教學環境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教師長期占據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學生被動地學習知識,師生之間地位的懸殊,導致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受到阻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要能夠準確把握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在新課改精神的指引下,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發揮自身的指導和監督作用,圍繞學生制定教學計劃,開展教學工作,為學生的學習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注重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首先需要教師能夠把握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通過教學方法的引入使枯燥的數學知識能夠以充滿趣味性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對學生形成吸引,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來。結合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制定教學計劃,同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依據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使每個學生都能在適當的教學方法下實現自身的成長和提高,實現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以興趣為導向促進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成長。
例如,在“混合運算”一課的教學中,根據本課的內容,教師可以將多種教學方法引入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引出本課的教學,如圖書閱覽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在這個問題中首先應該計算哪些問題?以提問的形式開始本課的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播放多媒體課件,出示一排樓房的圖片,讓學生觀看課件,并提問:你知道圖中有幾棟樓嗎?待學生交流后,指名學生回答,并作講解:像這樣的一排樓房,就是一棟。一共要建8棟這樣的樓房,每一棟都有5個單元。讓學生根據情境圖中的問題“這個小區可以解決多少戶居民的住房問題?”先自己獨立列式計算,再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學生在交流與討論中學習,無形中提高了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三、引入教學評價,構建良性循環機制
在一般的小學數學的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通常是以作業批改的形式出現的。以作業的形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有利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清醒的認識,也有利于教師對教學策略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但是,以作業形式開展的教學評價,可能相對全面,但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屬于延時評價。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入教學評價,對學生的學習行為予以及時評價,能夠更好地給予學生反饋,屬于即時評價。將延時評價與即時評價結合起來,共同構成課堂教學評價,促進了課堂教學良性循環機制的形成。
例如,在“圖形的運動”一課的教學中,根據本課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和思考,開展對本課知識的學習。根據本課的知識點,在課前準備好多媒體課件、方格紙、三角尺等物品,學生準備好彩筆、圓規、直角三角形等。教師通過示范,使學生通過觀察初步認識到本課知識點的特性。引導學生借助方格紙進行操作和分析,運用平移、旋轉等方式,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運動過程,并能夠通過利用平移、旋轉、軸對稱分析圖案的運動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教師發揮自身的指導和監督作用,對學生的學習給予及時有效的評價,能夠實現教學效率和質量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高效教學課堂的構建,首先需要教師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圍繞學生制定教學計劃,開展教學工作,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提高小學數學課堂上信息流轉的效率和質量。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現狀以及不同學生的認知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良好的教學方法的指導下開展數學知識的學習。將教學評價引入都小學數學課堂,實現即時評價與延時評價的結合,對學生的學習給予及時全面的評價,全面促進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劉士芹.淺談如何創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12):20 -21.
[2]王金玲.淺談如何構建小學數學的高效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2(5):20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