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金秀
摘 ?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實際需要,靈活地和有效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度的取舍和整合。”基于此,本文將探討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調整傳統的高中英語寫作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英語寫作熱情。
關鍵詞:寫作教學 ?多媒體技術 ?整合
正如葛文山老師所言,當前英語課堂教學不利于優化英語學習方式:學生沒有機會嘗試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會靈活運用多種媒體的信息源,拓寬學習渠道并形成具有個性的學習風格。(葛文山的“原點教學:培養學生英語學習力”)。教學不是簡單地傳遞、灌輸書本知識,而是結合具體教育情景批判性地、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的過程,其間可能涉及教材內容的調整和加工、教材資源的整合和教師自主開發教學資源等。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一個話題,但每個單元后writing部分所涉及的話題寫作有的難度太大(如在寫作構思,寫作需要使用的詞匯及句子結果等)。有的單元寫作任務只是圍繞某些“speaking”之后的話題,真正要完成寫作任務對絕大多數學生而言難度較大。有些學生只是生硬地套用了寫作模板而已。此外,有些單元元圍繞的寫作話題已不切乎學生的生活實際,不能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
高中英語教學順應時代發展需要,要求學生能應用英語提取信息,處理信息,重視學生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養成。關于寫作教學,《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中明確指出:“寫是書面表達和傳達信息的交際能力,培養初步寫的能力是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因此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目的是:首先,表述事實、觀點、情感、想象力,交流信息,培養學生規范的寫作習慣。其次,促進主動學習,提高學習寫作的興趣和參與度,讓各類學生都能親身經歷合作學習和知識構建的過程。
一、多媒體技術用在教學寫作上的特點
多媒體可以用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展示授課內容,使得教學方法豐富多樣,使師生聞其聲,觀其形,臨其境,完全沉浸在教學要求的氛圍中,從而受到其他教學手段所不能比擬的教學效果。多媒體輔助下開展形式多樣的話題寫作課堂活動促進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學生的寫作作品可以在寫作課堂上得到老師或同學的評閱與反饋,以便加以修改。這種交流是雙向的,快捷的,及時的,大大地提高寫作效率。創造以學生為中心的寫作課堂。
二、多媒體技術指導寫作的理論依據
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S.Krashen)教授在80年代初期提出的“語言輸入說“(Input Hypothesis)從理論上為第二語言學習及外語教學提供了一個新的概念,在外語教學界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他提出語言習得有賴于大量的語言輸入信息,而這種語言輸入必須是有效的。有效的輸入應具有以下特點:可理解性;趣味性;非語法程度安排;足夠的輸入量。通過教師對寫作教學指導的強化,可以在中國式大班教學的大環境里實現足夠有效的語言輸入量,并且反過來促進學生口語能力的發展。因為學生在語言輸出環節最大的障礙在于有效性應用型語言的使用。如果筆頭都會表達,口頭的障礙自然就幾乎沒有了。而且,口語教學在大班制度下,不能保證操練次數與效果。寫作反而是可以做到每個學生都牽涉其中,積極參與。
三,多媒體技術在寫作教學中的實施
運用多媒體技術“二次整合”話題寫作教材,即教師使用多媒體進行“二次整合”。以“話題”為中心,進一步挖掘教材中的情境語言點,靈活使用教材中的語言知識點,加大語言的輸入量,補充寫作教材的不足。我將人教版新高中英語Book1 Unit4 Earthquake的寫作設計為以“Earthquake”為話題的寫作課。
(1)說寫結合
即“先議后寫法”。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性學習,積極查找有關話題的相關資料。在幻燈上展示地震的圖片與視頻的播放,讓學生圍繞earthquake展開討論。這種方式既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快捷地引出本課的話題,為后面的閱讀和寫作進行話題和部分詞匯的輸入。當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到熟悉的話題時,很容易激發他們說英語的欲望,促使他們更主動地學習。學生能動地學習也是對教材的“二次整合”。更重要的是這個環節里師生及生生的對話平臺很好地搭建起來了。這就為話題寫作積累了有效的素材。
(2)讀寫結合
在英語教學中,寫作應該和閱讀結合起來。還是舉Earthquake為例在幻燈片上展示一則有關地震的文章。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話題的材料,培養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進而圍繞話題展開多方位的討論,積累本話題的寫作的素材。當然文本的話題要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要讓學生對這個話題有話可說,教師有辦法對此閱讀文本進行二次整合,進行寫作拓展。一方面要將自己收集到的相關資源及時提供給學生,使其自主閱讀,使其“有話可說”。另一方面提供相關的詞匯,是學生“有話會說”,從而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語言實踐活動中,實現由語言積累向嘗試運用過渡。
四、結束語
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與內容,要求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學習資源,拓寬學生英語學習的途徑和渠道,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隨著教學內容的開發,教學內容的選擇不能僅限于自身使用的教材,而要根據課程的基本要求,學生的實際水平,教學條件等因素,重新組織與處理教學內容。
多媒體技術與寫作的結合將極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是個非常有實踐意義的措施。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林麗華.創意寫作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