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惠 劉虹 陳方雨 趙運 呂巍
【摘 要】目的:通過此次調研使體驗式教學模式得到進一步改善;解決護生心理障礙,提高護生人際交往能力,為大學生邁向社會,適應社會環境,做出心理和行動上的準備;提高醫學領域服務質量。方法:本次調查立足于體驗式教學的開展,選取長春中醫藥大學2016級護生,共計230人,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課程設置以及調查問卷分析的方法來探究體驗式教學對護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中的影響。所選的調查問卷有人際反應指針量表和關懷能力評價量表。結果:實施體驗式教學課程后,研究對象的關懷能力評分以及人際交往能力評分與實施體驗式教學課程前相比均有所提高,課程實施前后問卷所得評分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體驗式教學的開展,對提高學生服務意識、與人相處的信任感,培養同理心,解除學生心理問題,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有所幫助。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人際交往能力;護理專業;學生
人際關系的好壞關系到大學生在校園內的成長,好的人際關系能使學生更好的融入校園生活,同時也為大學生為大學生邁向社會,適應社會環境,做出心理和行動上的準備[1]。可是社會競爭日益加劇,大學校園生活困擾日漸增多,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的障礙日益突出,使大學生的正常校園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2]。而體驗式教學以學生參與課堂為主,引導學生互動,達到知情合一[3]。通過體驗式教學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了解和掌握學生心理,幫助學生自我認知、自我解剖、自我領悟,處理學習、人際交往和情緒情感等方面問題,提高其心理素質,培養其心理品質[4]。本文通過體驗式教學的開展來探討其對護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的影響。
1 研究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長春中醫藥大學2016級護理專業學生230人,共計5個班級。其中女生有210人,男生有30人,年齡均為19-23歲。考慮到誤差,故排除標準中的學生。最后確定樣本量為215人,其中女生190人,男生25人。
1.2納入標準:
①長春中醫藥大學2016級護理學專業學生。
②全國普通高校統一考試入學。
1.3排除標準:
①非通過全國普通高校統一考試入學的護理學專業學生。
②申請退學或者無法參與學校正常教學課程的學生。
③年齡<19周歲或者是年齡>23周歲。
2 研究方法
2.1前期準備
實驗前期對研究對象進行開放式預調查,發現護生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以此為根據,選定合適的體驗式教學課程。
2.2體驗式教學課程實施
(1)劃分學習小組:按班級劃分,每班分為12個組,每組成員3-4人,組內設組長1名,負責體驗式教學課程的有序開展。每班設指導老師1名。
(2)教學內容:包括認識角色和體驗角色2個階段。①體驗式實訓課開始前,要求學生對課堂內容進行預習,對課程所需角色形成初步認識。②體驗角色:讓學生在各項護理操作中親身進行角色扮演。操作項目為生命體征的測量、臥床病人更換床單法、真人搬運法、床上洗頭、靜脈輸液法、皮內注射法、肌內注射法等7項實驗。每個實驗內容各2學時,共14學時。③教學實施:體驗式實訓課程均在長春中醫藥大學創實大廈開展,完整教學流程包括預設情境、模擬體驗、真實參與3個階段。第一階段:預設情境。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置體驗式教學病例及設計課程情境;第二階段:情景模擬體驗。要求護生根據情境自行選擇體驗角色,保證每名護生在不同情境至少扮演1個角色,以班級為單位分組進行角色演練。第三階段:真實參與。在教師監護下,真實參與演練,并請護生分析演練中所遇問題的原因,列出2條以上扮演不同角色時的主觀感受。
2.3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研究運用自身試驗前后對照法,即課程實施前后分別給研究對象發放關懷能力評價量表[5]和人際反應指針量表[6]進行調查,將調查結果作比較,觀察護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改變。
3 結果
前后測數據對比分析
3.1描述統計
3.2 配對樣本t檢驗前后測關懷能力量表
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分析,結果顯示,前測關懷能力量表總分與后測關懷能力量表總分差異顯著,t=-28.389,p<0.001。這說明前測關懷能力量表總分(M=176.43)顯著低于后測關懷能力量表總分(M=187.70)。這說明實驗干預有效,實驗處理提高了研究對象的關懷水平。
3 配對樣本t檢驗前后測人際反應指針量表
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分析,結果顯示,前測人際反應指針量表總分與后測人際反應指針量表總分差異顯著,t=-35.710,p<0.001。這說明前測人際反應指針量表總分(M=73.96)顯著低于后測人際反應指針量表總分(M=75.97)。這說明實驗干預有效,實驗處理提高了研究對象的人際反應水平。
4 討論
近幾年以來,學校和社會普遍較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人際交往障礙成為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人際交往能力弱的學生往往存有更多的心理問題。而體驗式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解除其不良心理,處理學習、人際交往和情緒情感等方面有很大幫助[7]。
由此可見,欲更好的了解護生心理狀況,解決護生在人際交往方面的障礙,提高其人際交往能力,排除其不良心理,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體驗式教學這一方式確實值得肯定和推廣。
參考文獻
[1]凌蘇新.廣州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教育對策[J].心理科學,2000(5).
[2]石巖.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調查及改善建議[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4(3).
[3]蔣常香、毛莉婷、劉小青.體驗式教學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實踐探索[J].教育學術月刊, 2013(12).
[4]陳雅琳.體驗式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J].華章.2012(01).
[5]李艷.體驗式教學在基礎護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8(14).
[6]陳紅濤.體驗式教學對專科護生共情能力的影響.護理學報.2015(15).
[7]朱淋.體驗式教學對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