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冉
摘要:本文論述了筆者所在的遼寧建筑職業學院在建設建筑設備類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功能,分析了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并從校企合作機制、硬件、師資力量和社會服務能力四個方面闡述了具體的建設內容。
關鍵詞:高職;建筑設備類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校企合作
1 引言
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生產性實訓基地不僅能為學習者(諸如在校大學生、企業員工、培訓學員、專業教師等)創造真實的工作崗位環境,培養學習者的綜合職業能力,還能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的自身優勢,與行業企業相結合,加強技術研發,改進教學手段,提升社會服務能力。2017年,我校被確定為遼寧省“雙高計劃”建設學校,建筑設備類專業所在的土木施工專業群也被確定為“高水平特色專業群”建設單位。借著“雙高”建設的東風,建筑設備類專業整合升級實訓資源,創新基地建設思路,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
2 高職建筑設備類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功能
高職建筑設備類專業主要面向建筑安裝行業,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掌握建筑水、暖、電的基本知識,能夠完成建筑安裝工程施工、設計、運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技能人才。建筑設備類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特點是讓學習者感受真實的職業崗位環境、真實的生產任務、真實的企業管理和市場化的評價標準,能夠滿足實際操作技能培訓和職業素養熏陶的基本要求,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建筑設備類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要具有基本和拓展兩大類功能。
2.1基本功能
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是培養能適應崗位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因此與人才培養直接相關的實踐教學、崗位培訓、職業技能鑒定是建筑設備類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基本功能。實踐教學是針對職業崗位要求開展的技能操作實訓和頂崗實習等。崗位培訓是針對在校大學生、社會人員或專業教師開展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訓練。
2.2拓展功能
生產性實訓基地除具有基本功能之外,還應具有以下拓展功能,如技術服務、課題研究、創新創業教育等。技術服務是依托實訓基地,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開展課題研究,解決實際技術難題等,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服務地方經濟。生產性實訓基地實施的是真實的項目任務,在訓練學習者職業技能的同時,引導學習者去尋找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培養學習者的創新能力;在實訓基地合作企業的支持下,選擇合適的項目,鼓勵學習者自主創業。
3 目前我校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
我校建筑設備類專業自開設以來,已建成供熱實訓室、空調實訓室、給排水實訓室、樓宇智能化實訓室、消防實訓室等10個實訓室,其中供熱通風與空調校內實訓基地被列為遼寧省創新型實訓基地。但有些設備投入年是2008年,到現在已經10年。隨著行業發展及教學需要,目前的實訓室規模及設備的配置,已不能滿足未來專業的發展需要。設備相對比較陳舊,特別是樓宇智能化技術的新設備嚴重不足,對于新技術實現有很大困難。尤其在開展生產性實訓時力不從心,所以建設建筑設備類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迫在眉睫。
4 高職建筑設備類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內容
4.1校企合作機制建設
學校建筑設備類專業以“遼寧建筑設備職業教育集團”為依托,加強職業院校、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行業協會之間的多元化合作。通過“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校內企業專家工作站”和“企業教師工作室”等模式的生產性實訓基地。校企雙方簽署協議,設專人負責實訓基地建設的具體工作和過程管理,建立健全校企深度融合的“雙主體”辦學機制。
4.2硬件建設
(1)建筑節能環保研究中心
以住建部《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三五”規劃》為指導,邀請行業專家聯合成立建筑節能環保研究中心,開展建筑節能設計,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建筑能效測評和綠色建筑標識評價,新型綠色建筑材料開發與檢測,新型城鎮化建設及人居環境構建,可再生能源利用,智慧供暖、智能變頻控制、節能供水、雨水綜合利用、光伏建筑一體化等技術的研究和成果轉化,對外提供技術服務,同時承擔供暖企業新員工入職培訓和高職院校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教學服務等。
(2)綜合管廊實訓基地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解決反復開挖路面、架空線網密集、管線事故頻發等問題,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觀、促進城市集約高效和轉型發展。同時,城市綜合管廊工程可以與海綿城市技術相結合,建成具備雨水調蓄工程的綜合管廊,可以與BIM技術相結合,將管廊信息、管道信息、道路信息整合,形成動態大數據平臺,對工程項目全壽命周期進行指導與服務。建成的綜合管廊實訓基地可以用作教學場地,強化相關專業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可以作為校企合作的契機,推進與城市規劃、設計、施工、監理等部門的合作。
(3)智能家居實訓室
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提及的“智慧城市”的建設,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的建議,新建以互聯網技術應用和建筑電氣安裝工程相結合的“智能家居”實訓室。建成的多功能生產性實訓基地,將帶動其他相關專業的發展,實現建筑設施、設備、節能、安全的智慧化管控。同時承擔建筑智能化企業新員工入職培訓,和高職院校相關專業教師“樓宇智能化系統安裝與調試”職業技能培訓。
4.3師資力量建設
建立校企互培互聘制度,提升專業帶頭人的引領和輻射作用,組建一支數量足夠、職業技能過硬的實訓指導教師隊伍。校內專任教師全部進行企業實踐,“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到100%。從企業引入技術大師,授課學時比例達到30%。
4.4社會服務能力建設
積極開展科技開發與對外工程技術服務,幫助企業開展技術改造、革新技術標準、完善操作規程、貫徹行業新規范,使企業的新技術、新方法可以在實訓基地內進行試驗、改進,并在工程項目中推廣應用,增強教學的現實性,形成校企雙向互動、合作共贏的局面。
5 結語
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要充分發揮企業的作用,把企業的先進知識、技術和工藝帶進學校,融入實訓教學;同時高職院校要利用資源優勢,主動對社會開放,承擔技術研發,上崗培訓,職業技能鑒定等工作,服務社會。高職建筑設備類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涉及內容繁多,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實踐。
參考文獻:
[1]楊剛,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17,(31).
[2]劉新月,孫琳,王文魁,“工學交替、產訓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遼寧高職學報,2018年第5期.
(作者單位:遼寧建筑職業學院)